“花式”运动为校园体育添“活力”
内容更新时间:2024-12-27 08:09:2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郭嘉榕 文/摄
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绳操表演《上春山》。
本报讯 各具特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社团,丰富多彩、蔚然成风的体育大课间……这是闽侯县中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情景,生动诠释着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青少年身体健康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而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近日,记者探访闽侯县多所学校,亲身体验闽侯中小学体育教育建设成效,全面感受闽侯校园体育风采以及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热情。
甘蔗中心小学:多彩社团 绽放青春
日前,记者走进甘蔗中心小学,操场上的足球社团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该足球社团分为甲、乙、丙三个梯队,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这样分组安排,是为了精准贴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确保每一阶段的足球队都能找到合适的对手进行切磋,实现“以赛代练”的目的。“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的‘战队’,不仅是比赛技巧的传递,更是体育精神的延续。”甘蔗中心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杨美剑说。
每当下课铃声响起,甘蔗中心小学的学生并不急着奔向校门,而是来到了不同的社团活动教室。在象棋教室内,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对弈正在上演。相邻的围棋教室,别开生面的黑白对弈正在电子屏幕中展开,学生只需轻轻挥动手中的感应棒,便能与电脑进行互动。
“我们还特别聘请了校外的专业棋类教练团队,通过象棋、围棋等棋类活动,促进孩子们手眼协调、思维逻辑等多方面能力发展,推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开花。”甘蔗中心小学的陈老师向记者介绍。
上街红峰小学:特色足球 逐梦绿茵
“后卫守住防线!”“球进了!”下午4时,在上街镇红峰小学操场上,校足球队的孩子们身着统一的红色球服,正在进行每周的实战训练。
近年来,上街镇红峰小学将足球运动作为特色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足球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先后被评为“福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如何营造“全民参与足球”的氛围?校长赵丽对此花足了心思。课程设计上,红峰小学另辟蹊径,将足球纳入教学体系,确保三年级以上的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同时,学校还开发校本教材,在常规课堂上普及足球知识,并鼓励每个班级组建足球队,在此基础上选拔精英球员组成校队。
除了知识和球技的传授,红峰小学更注重体育精神的培育,通过举办班级联赛、全校冠军比赛及足球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同时,足球宣传连环画、创意展板、足球雕塑等文化元素遍布全校,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间体操 因材施教
早上八点,走进闽侯县第二实验小学,只见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手握啦啦球,伴随着洋溢青春活力的动感音乐,在操场上翩翩起舞。另一侧的操场上,稍大些的学生身着整齐统一的队服,精神抖擞地列成方队,跳起绳操《上春山》,整个校园都弥漫着青春活力。
这是第二实验小学特色体育大课间的场景。据该校副校长王锦锋介绍,体操运动是该校独树一帜的体育特色。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类型的体操运动。
“我们还将流行音乐改编为《早安二小》这首歌曲,既彰显了本校特色,又增强了学生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原本单调的体操运动增添了趣味性,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与其中。”王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