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文化:融通两岸的精神桥梁

内容更新时间:2024-12-27 08:05:23来源:闽侯乡音报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徐一、林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福建,凭借独特地缘与深厚文化渊源,于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侯官文化,恰似闽地明珠,以其独特魅力成为联结两岸同胞心灵的坚实纽带,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侯官文化”指近代福建侯官区域在短时间内崛起一批杰出人物,囊括了各个学科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侯官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富有鲜明特色,蕴含深厚内涵,集聚精英先贤,卓有历史贡献。南宋时期,侯官成为儒学传播的重要中心,书院林立,文化教育蓬勃发展。儒学的广泛传授及其与地方时间结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文化贤才。明清时期,侯官文化进入全面发展的全盛时期,尤其是在艺术与工艺方面达到了辉煌的高度。如,福州漆器以色彩艳丽、纹理细腻闻名中外,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脱胎漆器以独特的制作技艺,展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福州刺绣以针法多样、图案栩栩如生而广受赞誉,是地方艺术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福州大戏等民间艺术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艺术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充分体现了侯官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些文化成就不仅体现了侯官文化的艺术高度,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包容,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以来,侯官文化在思想启蒙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则徐、严复等侯官先贤,以思想启蒙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侯官文化在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更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石。

       侯官文化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地位突出,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语言是文化的桥梁,福州话与台湾北部方言同属闽东语系,两岸人民因共同的乡音而拉近了心理距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交流还是文化活动中,乡音的亲切感拉近了彼此的情感,为两岸的民间往来和文化互动提供了独特优势。语言的相通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基础,更承载了两岸民众对共同祖源文化的深厚认同。信仰是联结两岸情感的重要牵绊,妈祖信仰便是其中的典范。作为侯官地区深受敬仰的海神,妈祖文化随闽南移民传播至台湾后迅速扎根,成为两岸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标志。台湾的妈祖庙香火鼎盛,祭祀活动代代相传,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这种信仰的同根同源,不仅体现了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更加强了两岸人民的情感共鸣,为两岸文化融合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此外,艺术与工艺的交流也成为两岸文化互动的重要形式。福州漆器、脱胎漆器等工艺品因其精湛技艺和艺术价值深受台湾民众喜爱。工艺品不仅是传统技艺的承载体,也是文化传递的媒介。台湾的艺术家们从这些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进行再创作,为两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造力。这种艺术上的双向交流,既是文化融合的体现,也为两岸文化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为福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闽侯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助力侯官文化出圈、出海。如,组织委员议政建言,推动政府突出侯官文化对台特色,开发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还推动了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推出侯官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将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游客在欣赏福建山水的同时,深入感受侯官文化的深厚内涵;推动侯官文化融入文创和非遗创新项目,搭建创作者展示平台,通过茶文化论坛、文创设计大赛、文化工作室等形式,将侯官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与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此举吸引了更多闽台青年参与,有效助力两岸融合示范区建设。

       【本文系2024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省政协理论研究特别委托项目“发挥政协独特作用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FJ2024TWZX006)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