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内容更新时间:2024-12-27 08:04:37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嘉瑶 邓一飞

    撑红伞、着马面、执大旗、持标语……12月22日,一场“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为主题的后苑林氏外嫁千金回娘家活动,在廷坪乡池坑村辖下的后苑民俗文化村举办。百余位外嫁千金响应活动的召集,回到了她们从小生长的地方。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娘家永远在心中。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外嫁姐妹们合影留念。 林嘉瑶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情牵故里。王立强 摄


       “回娘家”在中国北方又称“走娘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在古代,由于通婚制度的限制,女子出嫁后往往难以回娘家探亲,只有在重要节日或特殊场合才能回去。这样的背景下,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天上午9时左右,随着锣鼓与腰鼓队的声音响起,活动正式开始。在娘家代表高举的林氏大旗引领下,外嫁女们身着红色马面裙与绶带,拉起“后苑九牧林氏外嫁千金回娘家”横幅,手举“娘家永远在心中”“家乡是永远的港湾”“今朝共叙姐妹情”的标语,撑着红色花伞,迈着喜悦轻盈的步伐前往林氏宗祠,进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

       记者了解到,当天既是外嫁女集体回娘家的好日子,也是村内的中心建筑——福映保楼的落成仪式,这座保楼是由村中居民和外嫁女们共同出资建造的,未来将成为后苑文化活动中心。祭祖仪式结束后,外嫁女们向着保楼行进,她们的身影与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林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队伍的前行,一座新建的建筑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它矗立在村子中央,格外醒目,在落成典礼的剪彩仪式结束后,外嫁女们纷纷在保楼前合影留念。

       据悉,这是廷坪乡池坑村后苑民俗文化村首次举办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活动,得到了众多外嫁女的积极响应。活动中,一些许久未曾见面的儿时玩伴不禁牵手相拥,互相寒暄起来。“多亏了这次活动,我才能见到不少多年未见的朋友。”作为外嫁千金一员的林娟告诉记者,自出嫁后,她与朋友各奔东西,囿于生活极少有机会碰面。“通过这次活动,我见到了很多好久不曾联系的朋友,有种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林娟感激地说道。

       作为一个民俗文化村,后苑村不仅保留了外嫁千金回娘家这一习俗,还留存了唱诗、游神、祭祀等诸多地方民俗文化。后苑村理事会代表林学育表示:“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想让外嫁女们更有归属感和凝聚力,搭建起外嫁女与娘家乡村之间的情感桥梁;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扩大后苑民俗文化村的知名度,助力家乡迈向更加繁荣的发展之路。”

       今年8月份,林学育与几位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建设的村民一起成立了后苑村理事会。他们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后苑村的当地生活习俗、古居民建筑、宗族以及原始农耕等民俗文化,让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翻新祠堂、重建保楼……这些都是他们为建设家乡、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林学育表示,下一阶段,理事会计划继续整改村容村貌,并向政府申请政策扶持或资金支持,以期将家乡发展得更加美好。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千金”返乡。林嘉瑶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村里一道最靓的风景线。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娘家的粉干那是小时候的味道。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后苑林氏外嫁千金回娘家活动现场。 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我想死你们了!” 王立强 摄

共念亲恩  共叙乡情

廷坪乡池坑村辖下的后苑民俗文化村。 王立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