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首邑满目新 美美与共画卷舒
内容更新时间:2024-12-06 08:21:28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李煜晗
崛起的滨江新城。王立强 摄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秀美亮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闽侯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为民服务”融入城市发展与城建工作的每一项具体举措中,让幸福生活可感可触、可视可及。
优化路网 交通出行更顺了
交通出行,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品质。在城市规划这盘大棋中,闽侯坚持跳出闽侯看闽侯,站位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利用紧紧环抱福州市区的地缘优势,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区域通行能力,加快融入福州主城区。
2022年8月,全长3.535公里的白龙洲大桥正式通车,从北岸甘蔗西海岸广场到南岸福州地铁2号线苏洋站,行车时间缩短至5、6分钟,大大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大桥通车让县城和竹岐之间的距离变小了,大家生活更加便捷了。”家住竹岐春风村的陈先生说。
白龙洲大桥的建成通车,实现与福州地铁2号线、5号线无缝对接,有效完善了全县交通路网布局,提高了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加速闽江两岸的甘蔗、荆溪、竹岐等乡镇(街道)的跨江联动,也加强了闽侯与福州中心城区的联系。
福银高速沙堤互通启用,闽侯县新增一条连接福银高速的便捷通道;福银高速鸿尾互通投用,鸿尾乡融入福州市区半小时交通圈……经过多年建设,闽侯县域基本形成“四纵两横”国省道公路网,加上福银、京台、沈海、宁东等高速路组成的路网,构建起交通运输骨架网络。闽侯超过80%的乡镇实现30分钟上高速,超过50%的乡镇能在40分钟内到达县城。
增绿添园 生态环境更优了
近段时间来,位于祥谦镇的五虎山郊野公园里,1800平方米的硫磺菊竞相绽放,如同金色的海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五虎山既是古文人笔下的“方山”,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自然”重要论述的发源地。近年来,闽侯县在保护原有森林风景资源和维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五虎山独具特色的森林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集登高览胜、休闲健身、度假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型国家级森林公园。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五虎山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态环境,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闽侯还有更多生动实践。在上街镇,闽侯县结合“散乱污”治理,在关停取缔、整合搬迁等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了旗山湖公园,湖体水域达1063亩,相当于近3个福州西湖。开放三年多来,这座风光秀丽的公园已成为福州市科创、风景、文化新地标。
闽侯江滨生态园总长约10公里,由景观绿道串起数个景点,风景如画;塔礁洲湿地公园水域广阔、溪流纵横、水草丰美,仿若世外桃源;沙堤市民公园以原生态的手法重现上街镇水清岸绿、白鹭成群的水乡风貌……如今,在闽侯,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城市版园林生活正成为现实。
提质增颜 城乡面貌更靓了
走进上街镇侯官村,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美丽的墙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显眼。村内阡陌纵横,街巷狭长深幽,恬静安然。
这样的美景,得益于侯官村乡村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侯官村借助美丽乡村和“整洁闽侯”等行动,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投用全县首个垃圾分类屋,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首创了路长负责制,由各片区路长同专职卫生管理员组成卫生管理专班,对村居卫生进行常态化巡查管理;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文旅项目,推动古村落重现生机。
“人气越来越旺了,古街又热闹起来了。”“我们的环境变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住的房子也更好了。”谈起近些年村里的发展变迁,村民纷纷点赞。
侯官村只是闽侯城乡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村庄清洁“六清一改”等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持续推进城乡面貌高颜值、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城乡人居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放眼八闽首邑,一幅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城市建设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