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亦解愁滋味 ——致我们
内容更新时间:2024-12-06 08:03:18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县第一中学 高一14班 张晨露
我们是少年。
有人说当今的少年正处青春,无忧无虑,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新时代的少年、新时代的我们,早已跳出舒适圈在各个领域努力拼搏。我们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们少年虽年轻,但亦解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不认同:年龄和见识什么时候成为了单一线性关系了?怎能因我们年轻便否定我们?新时代的我们不必像从前一样抛头颅洒热血——这是先辈为我们递过来的火炬;我们接下来的火炬,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热血来助燃。那么,君问我青春能有几多愁,请君为我倾耳听——
一愁·忧虑己身
“光阴似流水……我们仔细想一回,今日功课明白未……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夕歌》的曲调依旧缭绕心间,我们一问再问:为了治国平天下,我们努力了吗?我们有能力了吗?我们愁啊。这愁是对自己的询问、诘问。我们愁胸无点墨,所以阅中外名著,看古今风流;我们愁体弱多病,所以将汗水作流星划过青春;我们愁似水流年,所以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我们愁,所以我们做;我们忧虑己身,所以我们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一愁再愁,一问再问,所以我们胸怀锦绣,腹隐珠玑,做新时代的好儿郎。
二愁·眷注家国
我们回望来时路,心酸而愁啊:满纸荒唐条约言,一把辛酸百姓泪。我们看清脚下路,感动而哭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万丈高楼平地起,家家户户红灯耀。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枪林弹雨中,少年的愁与恨、血与泪,而后五四运动在少年举起的拳头、捧出的丹心中轰轰烈烈展开;我们可以看见新时代的中国,边疆上有少年驻守林海雪原,大山里有少年播撒时代之光。
我们懂这愁,这“愁”,是对着家国而抒发——我们追寻着李大钊等人的脚印,我们崇敬黄文秀等人的身影,我们不甘居后,我们一愁再愁,我们的愁使我们眷注家国,所以我们眺望未来路,勇敢出发,用行动证明我们的青春亦是太阳,亦要发光发热。
三愁·心怀天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一幕幕向我们展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事近几年频频登上热搜,地区冲突、局部热战,和平之鸽尚未飞过世界各个角落。我们看着一张张恐惧茫然的脸在视频里闪过,一句句无奈痛苦的言语从老少嘴中吐露,我们愁啊,远方的人民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份子,远方的战火刺痛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答案已经由时代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种族歧视、民族对立,各国方可携手合作;构建平等秩序,筑牢共同理念,人类才能砥砺同行,保卫和平。
我们少年的心牵挂着远方的同类,我们的愁绪来自战火硝烟、白鸽难飞。一愁再愁,我们行动,将命运共同的理念熔铸心间,放飞青春白鸽,愿世界和平!
此青春三愁,愁己,愁国,愁天下;故我们少年奋楫,报国,爱天下。借杨万里一言,“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我们少年亦解愁滋味,解愁之后,以愁为动力,绽青春光彩,赶时代潮流。路虽远,笑而行之,以致敬青春,致敬我们。诸君,此愁何如?
点评:文章紧扣“少年之愁”展开,观点新颖且有深度。内容丰富,从忧虑己身、眷注家国、心怀天下三个层面阐述少年之愁,事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引用诗词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很好地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的担当与使命感。
指导教师: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