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成“致富田” 三产融合办研学
内容更新时间:2024-11-15 08:10:53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舒凡 陈世荥
洋里茶苑村抛荒地变增收田。林双伟 摄
本报讯 在平均海拔700米的洋里乡茶苑村,连片的田地里,农民们正忙着种新苗。一眼望去,有人开微耕机、有人弯腰播种、有人浇灌作物……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
2022年,茶苑村成立丰成农业合作社,将流转的撂荒地进行“宜机化”复垦。微耕机开进群山间,连片荒地被“修剪”成梯田。“去年我们种下的作物,今年都陆续丰收了。水果玉米已经收完了,接下来要收玛莎莉红薯,20天后白萝卜也可以收了。”茶苑村党支部书记林立平眺望着坡上连绵又整齐的土地,难掩欣喜。
过去,因村内产业凋零,青壮年外出寻找就业机会,茶苑村只剩下老人,俨然成了一个“空心村”。想要留住村民,产业发展是关键。“现在耕地恢复了,基础设施慢慢跟上了,村里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加入了合作社。我们想让本地的产业发展起来,村民就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林立平说。
说干就干,茶苑村的产业发展很快有了新动向。“我们准备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服务业,开辟一批特色研学路线,让茶苑村‘热起来’。”林立平表示。
据悉,茶苑村和市菜科院、省农科院合作开展种子试验田合作项目,莴笋、黄心快白、芥菜等蔬菜和5个品种的水果玉米,得以在茶苑村50多亩高山土地上先行试种。有了市菜科院、省农科院的指导,茶苑村的好山好水,能种出更鲜甜的蔬果。今年暑假,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的学生也来到茶苑村,探索高山农业发展密码,“加热”茶苑村的研学产业。
记者来到丰成农业合作社正在搭建的新厂房,看到工人正在拌水泥、砌砖墙。“村里准备把丰成农业合作社的新厂房做成集加工、展览、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厂房。”林立平介绍,厂房选址在山上,能俯瞰菜科院的试验田,空气和视野都极好,目前厂房正在装修外立面。
“后续,我们计划在厂房里布置一个小展厅,定做模型,展示茶苑村特色农产品、特色菜肴等,研学团队和客商前来参观时,就能很直观地看到茶苑村的产业特色。”林立平表示,丰成农业合作社新厂房还将承担蔬菜初加工中心的功能,引进设备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同时牵手本地珍好农业合作社,与民天蔬菜批发市场、福建省久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优野公司、朴朴等企业和线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丰成农业合作社不远处的乡村振兴服务站也在加快建设中。“服务站外部已经完工,正转入内部施工,一楼空间大,可以办画展,也可以供前来写生、研学的学生上课,二楼三楼可以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住宿。此外,我们还计划在一楼搭建一个戏台,丰富村里老人的休闲娱乐生活。”林立平表示。
据了解,茶苑村作为写生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村子周边风景如画,距离五奇仙山等景点距离近,交通便利。今年3月,福州籍画家潘建秋在茶苑村的“半半居”民宿举行了“半山学堂”写生馆揭牌仪式,吸引了许多高校学生来此写生创作。
这些村里的新动向,让耕地重新“忙”了起来,让村子的经济“活”了起来,也让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据悉,2023年,茶苑村村财增收8万元,解决周边农民就业3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近期,茶苑村正在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支持,用以建设灌溉管网、机耕路、路灯、停车场等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未来,茶苑村将依托丰成农业合作社和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茶苑村研学环线,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林立平表示。
在村工作9年,林立平见证了茶苑村的蛰伏与发展。展望未来,林立平希望茶苑村的“新”产业能够为村民带来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