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里绅带村油茶迎来采收季

内容更新时间:2024-11-01 08:09:04来源:闽侯乡音报

■实习记者 林嘉瑶 邓一飞

洋里绅带村油茶迎来采收季

农户采收油茶果。林嘉瑶 摄

        本报讯 每年的霜降到立冬期间,是油茶果成熟采摘的季节。村民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这大自然的馈赠。在闽侯县洋里乡,这样的油茶林有足足四千多亩。

荒山化为“绿洲”  生态循环促发展

       “最开始,我父亲看到村里有不少荒山,觉得很可惜,便尝试着承包下来开展种植业。”闽侯县绅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陈飞告诉记者,2006年,在外打拼的自己察觉村里油茶资源丰富、种植氛围浓厚,决定回乡创业。

       2008年,陈飞与其父陈德群成立了绅带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52人,油茶林种植达到700余亩,是一处主营油茶种植,辅以茶油加工,集合了苗木培育、果蔬以及水库养鱼等项目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综合开发与示范的基地。

       如今,油茶种植已经是洋里乡绅带村的特色产业。采摘下来的油茶果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晾晒,确保油茶果成熟、底部开裂后,再开始剥壳、取籽、榨油。以油茶果制成的山茶油,除最基础的食用功能外,在保健、医药、化工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灾后重振旗鼓  科技助力稳产

       绅带村目前所种植的油茶品种分别是本土的闽“43”、闽“48”、闽“60”和湖南引进的湘林“210”。“前几年,寒潮导致昼夜温差大,挂在树上的油茶果被冻掉了一大片,很可惜。”陈飞唏嘘道。

       在经历了严重的寒潮灾害后,陈飞并未因此气馁,而是从中汲取教训,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态度,静待来年的油茶树再度绽放花朵。在陈飞的不懈坚持下,绅带村的油茶种植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牵线下,他还得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油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的技术指导。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及扎实的技术支持,让绅带村的油茶果年产量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态势,收入也逐年递增。

       “丰产期时亩产山茶油能达到30公斤,每亩产值在4000元。合作社内所种植的油茶全面投产后,预计能采收300吨左右的青果,榨出18吨左右的茶油,年产值可达200多万。”陈飞说。

油茶产业兴盛  农户增收致富

       如此可观的产量,也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陈德群告诉记者,“到了采摘季,我们会请周边的村民来采收油茶,算是季节性用工,丰产期一天最少要70至80人,有时甚至要上百人,人手不够还要去别的乡镇请人过来帮忙。”

       目前,绅带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参与油茶果采摘务工、土地流转、产品销售等环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先后注册“绅带”、“绿拇指”等品牌商标,采取“油茶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洋里乡及周边油茶林,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聘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辅导,每户农户年收益增加2万多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为促进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发布了《关于2018年度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陈飞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引领周边村民共同参与绅带油茶产业发展,并计划将茶油产品提升至进口品质标准,借助自媒体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