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联体之通 解看病难之痛

内容更新时间:2024-10-25 08:06:03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舒凡 陈世荥

以医联体之通  解看病难之痛

县政协委员马丽清(左一)对我县医联体相关工作颇为关注。陈舒凡 摄

       本报讯 “不想父母奔波,在家门口住院又不放心!”“做大手术还要跑到市里去找专家,又远又麻烦!”“拿到检查结果又得重新挂号!”“县里看病贵,乡里看病难,怎么办?”曾经,这些“难”是群众就医遇到的普遍情况,如今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县人民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深入调研闽侯县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后,闽侯县政协委员马丽清在闽侯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强化我县医联体资源协作和整合的建议》提案。

       提案中,马丽清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充分发挥防治功能、医联体内部机构权责不明确、资源下沉不足、群众受益不足四个问题,对推动闽侯县医联体建设提出了许多鞭辟入里的建议。“希望通过我的提案,可以整合闽侯县的医疗资源,让群众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乡镇居民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马丽清说。

       县政协收到马丽清委员的提案后,立即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交由县卫健局落实该提案。现今,闽侯县正稳步推进建设医联体上通下联。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县公立医院与省市三甲医院开展医联共建,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上下联动,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不断提升我县医疗服务能力。”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功能,2023年9月,闽侯县总医院依次与白沙、竹岐、上街等卫生院签订联合病房、科包院协议。今年6月起,闽侯县总医院陆续与大湖、鸿尾两家卫生院和荆溪分院签订联合病房协议。联合病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实现基层和上级医院一同管理病人。截至今年9月30日,闽侯县总医院通过联合病房收治患者725名,双向转诊上转106人次,下转60人次。

       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明确医联体内部机构权责范围,今年3月起,闽侯县总医院先后成立了福建省人民医院陈捷教授名医工作室、夏印博士名医工作室;福建省肿瘤医院方主亭名医工作室、卓长华名医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名医定期都会到闽侯县总医院本部进行坐诊、联合查房等,并进行困难手术指导。这样一来,病人在本县就能看三甲医院的名医。此外,名医们还会‘手把手’带教我们的医生,助力闽侯县总医院的医生梯队建设。”闽侯县总医院规划运营部主任洪叙介绍。

       同时,为促进县域医疗资源下沉,今年4月起,闽侯县总医院大湖急救分中心、闽侯县总医院鸿尾急救分中心相继揭牌成立,进一步扩大了闽侯县北部和西部山区急救半径,为偏远山村抢救患者缩短急救时间。

       为保障群众看病需求、减轻就医经济负担,闽侯县总医院开创“乡级标准付费,县级品质服务”新模式,试点推动“一号管到底”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截至10月11日,县总医院共计为患者提供“乡开单、县拍片”670人次,“乡抽血、县检验”7791人次,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7万余元;为患者减免挂号次数6156次,减免金额20万余元。

       看到闽侯县正形成“就近就医”的医疗新格局,马丽清深感欣慰。“作为政协委员,我始终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为民’作为行动方针。未来,我希望能在履职期间,为群众、为闽侯美好的明天提出更多优质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