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担当中见激扬青春
内容更新时间:2024-10-18 08:24:32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一中 高一(10)班 王语星
苏子有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变化在于瞬息之间,一波波浪潮裹挟着时代前进,青年是时代的春天,如晨曦甘霖般美好。青年应该有担当,敢作为,才能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本色。
有担当之能,为小家奋斗。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柜台岗位上,以一颗对党的感恩心,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温暖人民;本是普通外卖员的陈文斌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励志跨考律师证每日在高强度工作之下,也坚持学习法条,为大小民生事奉献公益力量。也许他们的贡献在茫茫人海中微薄如苔花,但只要每个青年都像他们一样敢于担当,那力量就如星星之火般聚集,可以燎原。
有担当之勇,为大家奉献。鲁迅面对国家危难,毅然弃医从文,揭示社会黑暗与思想落后,促使民族觉醒;遵义会议中,毛主席在多方压力下,依旧坚持纠正博古李德的错误,将中国革命带回正途。他们的决定在当时可能备受质疑,却因为心中的那份担当而依旧坚挺,正是他们的担当,换来如今的我们。百年历史砥砺同心,青年也应该有这样“为生民立命”之担当,方能博见远方。
“青年人肩上的重担忽然卸去时,他勇敢的心便要因着寂寞而悲哀了。”青年失去使命担当,就如同鸟儿折翼,长期下来世界便失去了鸟儿们的美妙乐音,时代也会没有了希望。这是每一位曾努力建设祖国的先辈所不想看到的。
我以为担当是一种承天人之则于双肩的无悔,是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信念,以解放军战士们“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的铿锵誓言为榜样,那才是真正有担当的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是生活在未来的人,即使前面面临着布满荆棘的大道,他们却依旧前行,用实绩换来鲜花盛开,风景别样美丽。
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少年担当,求青山载月本心之所向而素履以往。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心中有责任,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光的发光,方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应发之曙光。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紧扣“青年担当”这一主题,阐述了青年在为小家奋斗和为大家奉献中应有的担当精神。通过引用苏子的名言开篇,引出时代变化中青年的责任,强调青年担当的重要性。论据丰富且典型,结尾部分以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青年担当的期望,振奋人心。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进一步完善论据阐述,优化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出色。
指导教师:程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