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老”卖“新” “丸”转舌尖
内容更新时间:2024-09-27 08:12:13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李煜晗 陈世荥
工人正在包装鱼丸。李煜晗 摄
在福州,有一句话是“没有鱼丸不成席”,鱼丸是福州的传统地方名菜,有着“福丸”之称,是闽都文化、闽菜文化、福文化、“海上福州”的一张名片。
在闽侯县祥谦镇,就有这么一家专注于福州鱼丸生产的企业。它就是福建通隆食品有限公司(简称:通隆食品)。凭借不断“锤炼”工艺的匠心精神,通隆食品从一颗小小的鱼丸出发,逐步成长为专业化食品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HACCP体系认证,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企业及金奖产品荣誉。
保留技艺精华 守住“老味道”
走进通隆食品生产车间,只见几位师傅正在手工捏制鱼丸,他们左手抓起鱼浆握在手心,右手挑入一个馅心, 随后通过左手拇指和食指的捏压,形成了一个个小巧的鱼丸。“我们的鱼丸都是纯手工捏制的,很受消费者喜爱。”公司总经理林登希说。
通隆食品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食品企业。十几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手工技艺,制作鱼丸、肉燕、鱼滑等福州传统美食。
“鱼丸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虽然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我们只是将一些简单工序交给机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依然保留了手工捏丸的传统工序。”林登希说,“手工捏制的鱼丸,口感细腻爽滑,而机器捏制的鱼丸过于筋道,达不到这种效果。”
选鱼、取肉、打浆……鱼丸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我们的鱼丸都是选用鲨鱼、鳗鱼等新鲜鱼类,经过精细的处理,既保留了本身的营养价值,又具备了鱼肉鲜香、细腻的口感。”林登希说,“我们聘请了二十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从选鱼到成丸入锅蒸煮,要经过六七道工序,全部由这些老师傅亲手操作,以保证口感。”
融入现代工艺 “丸”转新滋味
在坚守的同时,通隆食品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
为提升产品品质,通隆食品对制作工艺与生产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提升。“我们以传统技艺为基础,运用现代技术对肉馅的处理进行优化,让口感更加细腻鲜美。同时,还借助冷链保鲜技术,延长鱼丸保存时间且不影响口感。”林登希介绍。
除了工艺提升,通隆食品在产品研发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们根据不同消费者需求,逐步开发福袋、地道肠、鱼豆腐、黄金鱼蛋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林登希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探索线上+线下发展模式,线下通过永辉、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及各大批发市场,走向全国各地。线上则借助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与网红美食博主合作,通过直播带货,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通道。
一系列新举措换来了良好的市场回应,2023年,通隆食品产值达6000多万元。2024年,通隆食品参加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荣获“金奖企业”,鳗鱼丸、鱼扣、鱼饼被评为“金奖产品”。“下阶段,我们计划搬迁新厂房,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入结合,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林登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