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来自闽侯

内容更新时间:2024-09-27 07:55:3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文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今年的9月30日,是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再过不到一个月的10月25日,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2030名闽侯人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其中,有200多位优秀的闽侯儿女,为了和平与正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那么你知道吗?其实,抗美援朝牺牲的第一人,也是闽侯人,他的名字叫做何凌登,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参谋处长。

“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来自闽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援朝前夕  与战友到朝鲜“踩点”

       1950年6月,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8月,东北边防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身)开始组建赴朝先遣小组,随时准备开展前期入朝侦查。这个小组由五位人员组成,何凌登名列其中。

       当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17日,何凌登作为先遣侦察组成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召见。此次见面后,何凌登等五人遂被任命为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以此身份先期入朝,考察了解当时的战况。他们有时装扮成朝鲜人民军的军官,和朝鲜部队一道行动;有时穿着便装乔装成百姓,单独进行侦察。

       起初,他们尽量向南侦察,足迹一度到了汉城附近。十月初以后,在上级的指示下,他们开始对清川江以北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因为一旦美军过了三八线,清川江以北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战争区域。

       为期25天的侦察中,在五个人的努力下,一条条侦察到的资料和信息,陆续传到了中国,包括地理情况、战况、人文情况、交通路线等。这些资料,对于后来的入朝作战,贡献非常大。

“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来自闽侯

何凌登烈士军装。


以身许国  成“抗美援朝”牺牲第一人

        1950年10月15日,先遣小组准备返回国内。此时,出兵朝鲜已成定局。

       10月19日下午,刚刚回到39军军部的何凌登,立即向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等领导做汇报,并根据上级的部署和美军当时在制空、制海方面的优势,对原入朝作战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制定了夜间行军、不开车灯的行军方案。期间,何凌登回到家中和妻子吴为真作别。当晚,他告别已怀孕两个多月的妻子,随39军从丹东进入朝鲜。

       然而,何凌登与吴为真两人都不会想到,这一次离别竟然是永别!在行军中,何凌登等人乘坐的是在队伍最前方的一号车。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位置,一旦被敌军发现,极有可能最先被攻击。

       “何凌登本来并不在一号车,但他认为自己对朝鲜地形熟悉,主动提出和原本坐在一号车上的军长吴信泉互换位置。”县相关文史专家告诉记者。

       21日凌晨,部队车队行驶到距离目的地20多公里的山路时,由于黎明前一处山头异常黑暗,开车的战士只好开了一下大灯,想借着灯光加油冲上山顶。没想到,立刻引来美军飞机的低空俯冲扫射,何凌登被子弹击中,英勇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位志愿军烈士,年仅35岁。不久,他的遗体被运送回国,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得知何凌登牺牲后,刚与丈夫话别数日的吴为真,一时间无法相信这个噩耗,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她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烈士的遗孤何志坚茁壮成长。长大后,他每年都会从北京赶到哈尔滨祭拜父亲,年轻时,他陪着母亲,年老后,他带着妻子。在2021年清明节前夕,再次来到哈尔滨烈士陵园的何志坚,还向陵园捐赠了何凌登烈士生前用过的一副皮手套、一件马甲及一枚抗美援朝70周年的纪念勋章。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当今的新时代,我们要珍惜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来自闽侯

何凌登烈士牺牲近后,其遗孀与遗孤到哈尔滨烈士陵园烈士墓前祭拜。

“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来自闽侯

何凌登烈士(左)与妻子吴为真的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