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内容更新时间:2024-09-20 15:43:47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林若野 陈堡

       “我12岁去新加坡,30岁出头才第一次回国,这几十年来,我数十次往返于新加坡与祖国之间,每次回家都有很多感慨。”9月14日,在荆溪镇厚屿村的小桥交通联络站革命遗址(陈应东烈士故居),已是鲐背之年的新加坡华侨谢存灼老人激动地说。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小桥联络站。陈堡 摄


曾是龙山小联络员  为地下党传递情报

        谢存灼是地下党员陈应东烈士的第四子。1946年9月至10月间,应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要求,当时负责西北区工作的林白,将陈应东位于荆溪镇的家选定为交通站,即“小桥交通联络站”。

       小桥交通联络站位于闽江水上交通要道,前临闽江,后靠公路,下游有码头,十分方便我党开展交通联络各项工作,因此很快成为了中共福建省委地下重要交通站。陈应东一家也成了联络站的交通员。他们了解敌情,搜集各类情报,通讯联络,运送枪支弹药等物资。

       “我小时候见过很多地下党员,后来担任闽浙赣省委城工部部长的李铁烈士也很喜欢我,有次他来交通站开会,还送了一个皮球给我,这是我小时候收到最棒的礼物。还有林白烈士,他经常到家中吃饭、喝酒,与父亲讨论工作。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大都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谢存灼说,那时候,他最喜欢福州城区来的地下党来家里开会,他们会带来不少城里卖的烧饼,特别香又能果腹。

       众所周知,龙山会议是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重要转折点,承载着福建党史的光辉一页。小桥联络站参与了会议前期筹备及会议期间的放哨、接待、后勤和掩护等工作,其作用贯穿龙山会议的始终,对于确保会议的胜利召开至圆满结束功不可没。

       那时候,谢存灼才10岁,他利用年龄小能掩人耳目之便,为地下党传递书信和情报。“我经常晚上6、7点从父亲那里拿到信,出发前父亲会给我一个数字,作为接头暗号。到达地点后,地下党员需以代号回应,我才能把信交给他。”谢存灼告诉记者,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从来不看信里的内容,因为从小父母就经常告诫自己保密的重要性,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从事中医正骨行业的谢存灼,在海内外业界名声斐然。林若野 摄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小桥联络组周边党支部和交通站示意图。林若野 摄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斑驳的油灯,是谢存灼一家革命的证明。林若野 摄


因联络站遭破坏  只身到新加坡谋生

       1947年,因为叛徒出卖,联络站遭破坏,谢存灼的亲人们大多被捕入狱,遭严刑逼供,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时年12岁的谢存灼,则在关口村地下党员邹义渠的帮助下,办理了去新加坡的护照,化名邹灼灼,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

      初到异域,谢存灼只能在咖啡馆打工,靠着一个月10元微薄的薪水度日;一开始,他不敢和国内联系,到一年多以后才敢尝试写信给母亲。

      再之后,十五、六岁的谢存灼到西装店当学徒,踮着脚给客人服务,赚了钱寄回国内补贴家用,可因为彼时国内和国外沟通不便,很多信件都石沉大海。

      1952年,谢存灼才恢复原名,在星城拜师学习中医正骨;1963年,谢存灼和新加坡华裔肖玉英女士结婚,陆续生育了一子两女。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耄耋之年,谢存灼和妻子再次回到父母曾奋斗工作过的小桥联络站。林若野 摄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诉说记忆中的历史。林若野 摄


虽身居海外  依旧爱国爱乡

       远渡重洋,长念桑邦。作为革命烈士的“红二代”,谢存灼老先生虽身居海外,但爱国爱乡之心依旧炽热。1980年,闽侯县筹建县侨联大厦,他带头捐资1万元人民币;1987年家乡小桥村建老人会馆,他捐资5万元;1992年因甘洪路拓宽老人会馆涉拆,他又捐资14万元再次重建。

       “1971年,我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国,那时候探亲还要坐10天轮船,在汕头上岸后再坐卡车到福州,全程需要十多天。到了1988年,改革开放不过10年,我带着妻子回乡就可以坐飞机从香港转道福州,全程不过2日光景,所需时间大大减少;如今,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可以直达福州,回来只花了4个半小时。交通出行的点滴变化,背后是国力的巨大进步!”提及祖国的变化,谢存灼感慨不已。

       而今,虽年事已高,谢存灼身体还十分硬朗,50余年来,他数十次往返于新加坡与祖国之间,眷念桑梓的赤子情怀始终未曾改变。对于他来说,小桥交通联络站遗址,既是父辈留下来的红色文化遗产,也是如他这般海外烈士后人魂牵梦绕的寻根地。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联络站内景。林若野 摄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看!这就是从城区来交通站的地下党员必经的渡口。林若野 摄

龙山“小小”联络员   桑梓情怀别样浓

小桥交通联络站位于闽江水上交通要道,前临闽江,后靠公路,下游有码头,十分方便我党开展交通联络各项工作。陈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