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闽侯吃河鲜

内容更新时间:2024-09-06 08:06:25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秋霞

走!去闽侯吃河鲜

新鲜的河虾。陈秋霞 摄

走!去闽侯吃河鲜

美味的蚬子。陈秋霞 摄

走!去闽侯吃河鲜

河鲜上岸咯!陈秋霞 摄

       本报讯 闽江悠悠,分流南北,南闽江进入祥谦镇区域被称为乌龙江。一改南闽江之狭长,乌龙江忽然开阔成为一块袋状的水域,淡水与海水在这里交汇交融,滋养着龙祥岛与塔礁洲孕育出天然的优质渔场,各种鱼虾贝类在此繁衍生息。

       沿江而居的人们,便依循着潮汐的韵律,在这片丰饶的水域中探寻着河鲜的至臻美味,勾勒出祥谦独特的美食版图。


几经浮沉  得来一口“鲜”

       闽江河鲜品种繁多,除了富有盛名的闽江特产“流蜞”外,还有白刀、鳗鱼、黄沉鱼、鲈鱼、鲶鱼、河虾、蚬子等。现下,正是流蜞最为丰腴之际。

       流蜞学名疵吻沙蚕,生长于乌龙江下游的草场沙洲里,以及闽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流处的泥沙质土壤中,富含蛋白质,且肉质韧而爽脆,鲜美异常,被渔民称作“江中的冬虫夏草”。每到捕捞期,流蜞便成了当地的“抢手货”,供不应求。因其喜夜间行动、有趋光性,渔民们总在夜晚提灯出发,只为捕获这份来自母亲河的慷慨馈赠。

       江中村的刘荣家族三代以“渔”为生,他自8岁起就跟着父辈在渔船上沉浮,对潮汐、鱼汛了如指掌。凌晨的寂静中,刘荣将满载的流蜞送至商家,随后沉入梦乡,待潮水再度涌来,他又驾船出发,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开船、理网、撒网,世代伴江而居,包括刘荣在内的渔民们对这一系列动作早已行云流水,只待鱼儿入网,收获满舱的喜悦。

       渔家有言:“真味需预订,鲜货不等人。”真正的老主顾,早在捕鱼前就提前锁定了那份来自江水的馈赠。“这一水的流蜞或者捕到好鱼一定要留给我,客人们都等我通知呢!”不夸张地说,要想吃到这一口鲜,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


去繁至简  尽享天然味

       河鲜之美,在于其天然之味。因此,渔民们在烹饪时有一个共识:河鲜适宜做减法,在葱姜料酒等“去腥伴侣”外,无需增添太多“装饰”,才能吃到这一口“鲜”。

       制作河鲜的“菜谱”,藏在老百姓的寻常食事中,亦见于各类河鲜餐馆里。在车辆川流不息的螺洲大桥之下,河鲜餐馆林立。流蜞、蚬子、河虾、黄甲、白刀等河鲜都是这些餐馆的“明星食材”,均源自渔民之手。为了突出河鲜的天然鲜味,餐馆菜品皆以炖、煮、蒸为主,还原食材最纯粹的味道。

       在龙祥岛望江楼渔庄,江风轻拂,三五好友沿江围坐,抬头便能望见雄踞一方的五虎山。此情此景下,品尝由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所带来的韭香煎流蜞、白灼河虾、清蒸白刀、姜葱焗蚬子等河鲜滋味,每一口都是对都是味蕾的宠溺,实属惬意。


守护绿水  传承地域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鲜之美,不仅在于一道道让味蕾蠢蠢欲动的美食,更因其蕴藏着母亲河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对于闽江中的河鲜,闽侯人讲求“识进退、懂盈亏”,绝不竭泽而渔。根据规定,闽江每年3月1日开始禁渔,直至7月1日开渔,让水域修生养息、让种群恢复数量、让发展得以持续。此外,“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水域沿岸的环境卫生,为鱼群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保障。

       龙祥岛与五虎山相望,河鲜与美景并存,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未来,祥谦镇将依托丰富的河鲜资源,发挥好螺洲大桥桥下龙祥岛风情街作用,努力打造成福州城市周边河鲜交易市场,并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如无花果、火龙果、甘蔗、芭乐等,传承发展好这份独特的家乡风味。

       “秋归随海燕,晚食当河鲜。”“舟中亦有饶风味,买得河鲜侑晚樽”。秋季闽侯祥谦,迷人的何尝只有河鲜之“鲜味”,还有河鲜之“文气”与“神韵”,更有五虎山与龙祥岛、塔礁洲之高远与悠然。正是一年好秋日,一起来祥谦尝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