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内容更新时间:2024-08-30 07:38:01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枫/文 图片均由闽侯县喜娘文化研究会提供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陈氏三姐妹用流利的福州方言和即兴的“说唱”展示喜娘非遗文化。

       “福天福地喜洋洋,唱歌精英汇团圆,喜娘三姐妹来祝福,一届更比一届强……” “吼啊!”8月16日至20日,应马来西亚诗巫省华人社团联合会、诗巫福州公会和砂拉越诗巫闽侯同乡会邀请,福建省级非遗“喜娘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陈氏三姐妹带领徒弟一行,远赴马来西亚诗巫参加婆罗洲文化节活动。


喜娘文化  勾起十邑乡亲乡愁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诗巫福州公会与陈氏三姐妹互赠纪念品。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①上头礼。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②出阁礼。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③拜堂礼。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陈氏三姐妹生动形象地解说喜娘文化。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喜娘文化座谈会现场,陈氏三姐妹介绍闽侯喜娘文化。


捐赠物品  宣传弘扬喜娘文化

       此外,在马来西亚期间,陈氏三姐妹还参加了喜娘文化座谈会、歌曲比赛交流评选等交流展示活动,并把这次带来参加展演的全部道具捐赠给马来西亚福州十邑公会博物馆,同时还赠送了13本由闽侯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写的关于描写福州婚俗与喜娘文化的书籍《风雅喜娘》给诗巫福州公会,以便更好地发挥展示、宣传和交流作用。

       “俗话说‘中国喜娘看福州,福州喜娘看闽侯’,作为闽侯上街‘喜娘世家’第4代传人,我们希望把福州的喜娘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喜娘文化在异国他乡焕发出新的生机。”闽侯县喜娘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香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诗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在重要版面对福建省级非遗“喜娘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陈氏三姐妹赴马来西亚诗巫参加婆罗洲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赞颂闽侯喜娘非遗传承好、传播好。


紧跟潮流  致力文化保护传承

      喜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情感,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忠诚、尊重、和谐”的家庭价值,可谓是和谐社会背后的重要推手。

      为保护和传承“喜娘文化”这一省级非遗项目,陈氏三姐妹积极响应号召,以“带徒传艺”为职责,牵头成立福州喜娘协会和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等形式,将喜娘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三姐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别担当协会、传习所、培训班的“领头羊”。

      迄今为止,陈氏三姐妹已经带出近千名新时代喜娘,其中不乏有“80后”“90后”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传、帮、带过程中,她们不仅接收福州十邑喜娘文化爱好者,更有东北、江苏、西安、广东等慕名前来学习的全国各地学员。

       “喜娘文化不仅是婚礼的一部分,更是传承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负责主持整个婚礼仪式,同时也肩负着传递祝福及传播文化的职责,这些年我们还去了闽清、永泰、福安、古田、建瓯、泉州、广东等地开展文化交流,让优秀的喜娘文化能够得以弘扬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陈香兰说。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活动剪彩开幕仪式。

闽侯喜娘文化  “出圈”马来西亚

陈氏三姐妹与砂拉越诗巫闽侯同乡会相关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