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技术东风 勇做时间主人

内容更新时间:2024-06-14 07:43:58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一中 高三(9)班  唐子晟

       从沉重的日晷沙漏,到轻便的钟表光纤,从古朴的天干地支,到精妙的时日分秒,时间走过的是一场星河灿烂的梦。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在科技赋能的当下,我们如何才能不沦为时间之仆?私以为,吾辈青年当巧借技术之东风,成就时间之妙用,勇做时间的主人。

       毋庸置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掌控时间的能力,让我们对时间的把控愈发精细。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胸有成竹地提升效率;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成果,如火车、飞机、轮船等,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享受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人所经历的时间也变得更有质量。

       从古时的飞鸽传书到如今的5G技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突飞猛进,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天涯”不再遥远。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现代化、智能化工具的横空出世,帮助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飘飘何所似”的人生有了精细的规划,而非光阴虚掷。在高度发达的技术面前,时光可以追溯,生命可以延续,远方也不再遥远。技术在时间中逐少沉淀,逐步锻造,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正向发展,让人们更高效地掌握时间。

       然而,过犹不及。正如孔明《便宜十六策》中所言:欲思其利,必虑其害。事物的发展往往一体两面,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让人们因为过度依赖技术,生活会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被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时间因为技术被刻度化、网格化,导致我们忘记了忙碌的初衷,每天都在细碎而又标准化的时间安排中去完成一项项任务。技术让知识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得,却让人难以深入专注,看似节省时间,实则浪费时间。例如上网查找材料,却陷入信息泥沼;短视频、在线购物、电子游戏则容易让一些人迷失自我,忘记时间的流逝,虚度光阴。

       网络上那些连续学习18个小时的学习博主,妄图以时间的堆叠来换取高效。更有甚者,在智能化、大数据等的相继运用加持下,不知不觉中,人已然成为了被参与、被统计、被计算的物件。人的活力、灵性、创造力等逐渐被新的技术剥夺。在对时间的追逐和时代的裹挟中,原本那些优雅舒缓的从前慢生活已渐行渐远,人们渐渐异化为奔忙的机器,终究已成时间的仆人,可叹也乎!

       那么,如何救赎身处异化边缘的人们?我以为救赎的关键在于唤醒人的心灵觉醒。庄子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技术之所以能对人产生奴役,带来异化,最为关键的是在技术下或陆离、或虚拟的世界中,“人”的理智、判断、反抗的因子逐渐消失,甘受奴役,漠然为仆。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在“时间和技术”的加持下,人应该保持原有的独立自主,保持人应有的尊严与地位。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主体,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创造者、思考者。因此,吾辈青年当保持清醒之“我”,独立思考、批判认识,用理性驾驭技术,用智慧审视时间,关注自我的健康成长,关注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拒绝奴役,方可实现迷失异化边缘的救赎,守住心灵深处的那片“世外桃源”。

       时光冉冉如此,人生靡靡如歌,月明之上,犹有众星辉辉。人之所为,不应浮于时光表象,青年年之路,应建于乐道之上。所以,吾辈青年当识时于微,化时为羽,巧借技术之东风,扶摇而上九万里,飘飘然而成时间之主人!

       点评:本文文体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充分。目光敏锐,有视野,有襟怀,有境界。紧扣“技术、时间、人”的三元关系,聚焦生活的真实,关注人的健康成长,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联想迁移、归纳概括、质疑批判,颇具理性思辨能力。善用“连词”和“过渡”,使行文富有逻辑思维,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体现其思维的高阶。

指导教师:吴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