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花卉事业 激活美丽产业 ——访非遗项目“岁时清供摆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顺
内容更新时间:2024-05-03 07:52:35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吴婧 陈世荥
陈荣顺正在制作清供作品。吴婧 摄
阳春四月,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连月来,闽侯县廷坪乡汶合村良地自然村的村民们纷纷返乡,为了全村共同的大事做准备——再过一个月,村里“绣山花谷”基地的300亩绣球花就要迎来盛花期,将带来500万元以上的村财收入。
为这个偏远小山村铺就致富“花”路的,正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花艺大师陈荣顺。从业26年,陈荣顺已经拥有很多头衔:插花花艺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非遗项目“岁时清供摆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陈荣顺对传统插花技艺的追求始终孜孜不倦,在花草的世界里不断探索着以花为媒的美丽经济。
偶入花行 投身美丽产业
1978年,陈荣顺出生在良地村。在上中学前,陈荣顺从未走出过这片偏远落后的小山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成为他刻苦求学的动力。
1998年,陈荣顺以半分之差落榜北京服装学院,被调剂到福建农林大学观赏园林专业。在老师的指导下,陈荣顺接触并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插花,还尝试做了一些花艺作品出售,靠插花技术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对插花艺术的不断认知,他也逐渐爱上了这门独特而艺术性极高的手艺。
2002年7月大学毕业,陈荣顺放弃了分配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在泉州开设了一家插花职业培训学校——师竹轩园艺职业培训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校成为插花花艺师、花艺环境设计师、园林绿化工、盆景师等职业培训、辅导的专门机构,还成为了福建省花卉协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泉州考点。
不愿意安于现状的他,又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2014年,陈荣顺在安溪湖头成立了福建安溪师竹轩园艺有限公司,开始从事花卉种植生产,形成了以研发、生产、游憩、科普为一体融合性发展的现代花卉产业综合体。
创新传承 “清供”得以“永生”
为了给自己的专业注入“活源”,大学期间,陈荣顺遍览校图书馆内所有有关花艺的书籍。也是在那段时间,他首次发现“岁时清供摆件艺术”。“书中许多以插花花艺作品为题材的古画,都配有‘清供’二字。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陈荣顺说。
多年来,陈荣顺依托古籍资源,追根溯源挖掘、研究“岁时清供摆件艺术”,并积极推动非遗申报。2022年,“岁时清供摆件艺术”成功入选福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荣顺成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如何更好地用花艺复原古画中的清供场景,让现代人感受到“岁时清供摆件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了陈荣顺孜孜以求的目标。“期间,我们也接触过日本的永生花技术,但日本永生花企业只生产市面上的常见花材,而清供艺术多取材自茶花、牡丹等中国传统花材。要想真正复原古画,还需要掌握自己的永生花技术。”陈荣顺说。
2018年,在试验超千种方案后,陈荣顺与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鲜花保鲜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今,茉莉、三角梅、牡丹等本土花材制作而成的永生花,已成为他清供作品中的“常驻嘉宾”。经过处理后的花材,不仅色泽和形态实现了“青春常驻”,连手感都与鲜花一般无二。
借助自由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优势与传播优势,陈荣顺正让“岁时清供摆件艺术”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目前,我们培养出的‘清供’传承人共有132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授和讲师。借由他们的力量,岁时清供摆件艺术正在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陈荣顺说。
反哺家乡 一朵花“救活”一个村
业有所成,但每每回乡,陈荣顺的心中却总是不得滋味:记忆里的家乡虽然偏僻,但有袅袅升起的炊烟、辛勤劳作的乡亲。而如今,却只剩下零星破败的房屋、大片的撂荒土地和寥寥不足百人的老人。陈荣顺深感痛惜,萌生了回乡打造花艺基地的想法。
经过长达五年的试种实验,陈荣顺发现,一种名叫“夏延”的绣球花最能适应家乡的水土环境。2019年春节,随着团队永生花技术的突破,陈荣顺感到时机终于成熟,带着“绣山花谷”项目计划回到了家乡。
项目很快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时任乡党委书记的林隽组织招商小分队,前往泉州考察陈荣顺的花卉基地发展模式。项目选址、土地流转、公司注册等几乎同步展开,不到2个月,项目就落地实施。趁着清明假期乡亲回乡,第一批花苗迅速栽下,吸引了30多位村民积极入股参与项目。
5年过去,绣山花谷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初步形成了绣球花种植、花海观赏、鲜切花配送、永生花加工、花卉研学的新型花卉产业链。不仅带动了村民们就业,增加了村财收入,还为良地村带来了络绎不绝的赏花客流。“从前,村民们种植的李子和桃子需要采摘后运到城里去叫卖,销量十分不稳定。自从‘绣山花谷’项目落地引来了客流,村里的天然果蔬再也不愁卖,桃李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0亩增至1000多亩,全村果农的年纯收入飙升至600万元以上。”陈荣顺说。
一花带动百花开。如今的汶合村,三月四月桃李纷飞,五月起绣球花开烂漫,七月后果实成熟,中秋国庆又迎来绣球花的第二季盛花期,还有蕴藏着无数故事和传奇的宋代银矿遗址可供探索……曾经荒芜的山村彻底变身人气爆棚的“网红花谷”,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近几年,汶合村还先后修建沿溪木栈道、登山道、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整体品质。
“有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村民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正如绣球花的花语一样,如今的汶合村欣欣向荣、团结有爱,每年到了绣球花修剪、施肥的时候,就连在外打拼的乡亲也会趁周末假期主动返乡加入义务劳动,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乡。”陈荣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