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绿”向未来 ——看福州金牛水泥技改转型的绿色蝶变之路
内容更新时间:2024-04-26 08:10:33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吴婧 程钊 实习记者 何亮亮
袋装水泥自动传输装车。吴婧 摄
自动包装线。吴婧 摄
本报讯 空气清新,花开艳丽,掩映在绿意中的现代化车间犹如一座城市综合体……4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尚干镇的福州金牛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金牛)厂区,仿佛置身街心花园。
福州金牛成立于2006年,是福建省龙头企业、闽侯县纳税大户。公司主要经营袋装水泥、散装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福厦高速、福州地铁、福耀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工程和福建标志性工程。近年来,福州金牛以技术革新为水泥产业注入智慧与活力,以绿色环保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方面谋篇布局,逐步实现从传统水泥厂到绿色建材企业的蝶变。
数字化赋能 产线自动化
走进厂区,一栋时尚大气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铝单板组成的外立面幕墙科技感满分——这是福州金牛的袋装水泥成品车间。在这里,水泥经过自动化包装线灌装成袋,再通过传送带输送至出货口,并自动逐层、逐垛地码放至下方的货车车厢内。
来到厂区的中央控制室,记者看到,水泥从生产到出厂的各个工序、环节,一一实时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这里就是整个厂区自动化控制的中枢。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只需一块屏幕就可以全面掌握厂区的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情况。点点鼠标,便能操控整个工厂。”福州金牛办公室主任谢仁国说,“智慧大脑”有效保证了生产工序时刻处在最佳运行状态,使得水泥生产管控更加精益、产品质量愈发稳定。不仅如此,“智慧大脑”配合自动装车系统、一体化车辆自动过磅系统,还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感:客户在手机云端下单后,货车司机进入厂区扫码核校信息,设备便能自动出货装货,帮助司机实现“丝滑”地“自助式”提货。
节能又降本 “灰色”变“绿色”
“14年前,刚进厂那会儿,由于大多数设备都是半自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操作强度比较大,现场作业环境比较差,会有‘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现在通过自动化改造,‘跑冒滴漏’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厂区环境越来越好,不光我们工人的衣服鞋子不染尘埃,连路边的树叶都是干干净净的。”提到厂区环境的巨大变化,老员工龚如彬不禁感叹。
“在以往袋装水泥装车的过程中,水泥颗粒飞扬的情况难以避免。粉尘扬尘不仅对厂内环境产生污染,造成原材料损失,还导致技术工人流失,招工难等问题。我们引入自动装车系统后,实现了操作流程的自动化,不仅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装车效率。”谢仁国介绍,这是近年来福州金牛全方位智能一体化改造的成果之一。如今,从水泥生产、包装,再到运输、装车,全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公司用工结构进一步优化,节约人力成本40%以上。
为了进一步打造绿色厂区,福州金牛利用厂房屋顶搭建起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可达60万千瓦时,有效推进碳达峰工作。“公司正着手对水泥生产的主要设备——水泥磨机进行提升改造,改造之后水泥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吨的电能耗也将有效降低约2-3度。”谢仁国说。
有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赋能,如今的福州金牛,已经褪去了水泥厂固有的“灰色”,取而代之的,是绿水青山的亮色。“下一阶段,公司将继续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体系和机制,加快现有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同时加大节能降耗等绿色环保投入,研究制定公司中长期减碳路线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福州金牛总经理吴小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