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 :用文字与命运抗争
内容更新时间:2024-04-19 09:05:09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李煜晗
庐隐。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民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有这么一位女子,她的故事,如同一部浓缩的电影,跌宕起伏,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和转变。她就是闽籍才女庐隐。
庐隐,原名黄淑仪,出生于闽侯县南屿镇。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位于南屿镇岭东村的庐隐祖居。李煜晗 摄
祖居大厅里供奉着庐隐和黄镐的塑像。李煜晗 摄
命运多舛 依旧坚强独立
在南屿镇岭东村藏着一座古宅,宅子不大,却隐隐透着旧时官家的气派。1898年5月4日,庐隐就出生在此宅中。庐隐的祖上黄镐曾任明朝户部尚书,她的父亲是个举人。虽然生于这样一个达官贵人的家里,庐隐却没有过着富家小姐应有的生活。
庐隐降生的当天,外祖母去世,母亲认为她生来不详,是一个灾星,因而不愿意亲自抚养,将她交给了奶妈喂养。三岁那年,庐隐因为得了极重的热病,被奶妈带到乡下抚养。在父亲当上湖南长沙知县时,她才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庐隐来到北京外祖父家生活。到北京的第二年,她因母亲厌恶,不得入学,但却拜了没有进过学校的姨母为师,开始启蒙教育。后来在大哥的帮助下,庐隐考进高小。十三岁时,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入了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即便命运跌宕多舛,但庐隐从未妥协,幼年不幸的遭遇反而激励她自力更生。在求学过程中,她努力吸收着各种知识,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16年,中学毕业后,庐隐前往北京、安徽、河南等地,开始执教生涯。
庐隐后人介绍老宅背后的故事。李煜晗 摄
庐隐作品书籍。李煜晗 摄
思想洗礼 投身爱国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在社会动荡中兴起。此时的庐隐也意识到自己必须进步,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这年,她结束执教生涯,考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入校后,庐隐开始孜孜不倦地看书、学习。没多久,她就以出众的文才和口才被推为学生会干事,积极从事社会工作。随后她还加入了福建同乡组织的学生爱国学会,并被推举为这个同乡会的副主席和同乡会杂志的主要编辑。
女高师求学的时光,也成为庐隐一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在这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学的洗礼,并遇到了恩师李大钊。李大钊和庐隐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革命良友。
1922年,庐隐大学毕业后,仍与李大钊保持密切联系。她得到了李大钊一本珍贵的手稿《论文集》,内容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庐隐冒着生命危险,与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一起去收殓恩师的遗体,并一路护送。之后,庐隐发表了《壮志长埋》《吊英雄》等纪念李大钊的文章。
墙壁上悬挂着多张介绍庐隐生平经历的展板。李煜晗 摄
秉持己见 文字丈量人生
茅盾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在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
五四运动不仅让庐隐接触到新思想,也激发了庐隐潜在的文学才华。她开始以“庐隐”笔名,在课余用白话文撰写短篇小说、散文、论文和戏剧等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反映了要求自由、民主、平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进步思想。
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最有影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社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雨轩成立。庐隐成为第一批会员,也是唯一的女会员,并被邀请为会刊《小说月报》的撰稿人。此后,她还创作出版了《海滨故人》《曼丽》《象牙戒指》《云鸥情书集》《灵海潮汐》《东京小品》等作品,堪称五四时期最为高产的女作家之一。
1934年,庐隐因难产英年早逝。其一生虽然短暂而坎坷,但依旧凭借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用文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给中国现代文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