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诗韵

内容更新时间:2024-03-22 07:54:07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县第一中学高二14班 许愿

      后山。竹林。有风拂过,竹叶摇曳,翻涌起苍翠的浪潮。我的思绪越过数十载的春夏秋冬,定格在那个竹林边黄昏的日落中。

      那时,爷爷总喜欢背着手,带着年幼的我在竹林中踱步,一字一句地教我对那时的我来说晦涩难懂的唐诗宋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一老一少,一唱一和。

      我不解,便问爷爷:“这是什么意思啊?”

      “竹子啊,长在石头缝里,但却能够一直不停地向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还是那样坚韧不拔。”爷爷笑着,“中国的娃娃就要像这竹子一样,知道吗?”我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我跟在爷爷身后,吟着这穿越过千年的诗句。从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到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字字句句中,光阴悄然流泻而去。古人藏在诗句里的浪漫,在年岁的增长中,我似乎领略了一二。可当我回首细品时,儿时的记忆却变得褶皱,眼前只有做不完的习题。

      教室里,冬日午后阳光暖洋洋地笼罩着窗边的我。“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郑燮的《竹石》,大家把书翻开……”看着这熟悉的诗句,我的思绪变得清晰起来。年过七旬的郑燮,是何等的高洁,不愿为权贵折腰的他,面对不公的世事,毅然辞官,不愿同流合污。在“竹石”前,他是何等相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刚正不阿,坚韧不拔,出淤泥而不染。我的褶皱的记忆也在这渐渐铺展开来:爷爷曾说的“竹子啊,长在石头缝里,但却能够一直不停地向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还是那样坚韧不拔。”穿越了数十载,我也终于理解了他。竹石,扎根石缝,却顽强不屈,向上生长是它唯一的信念, 在它挺拔的背后,是历经了狂风暴雨的袭击,是历经了日复一日的严寒,年复一年的酷暑,但它没有倒下,依旧挺拔。我们中国娃娃诚该如此,在风雨中不倒,扶大厦之将倾。

      窗外,有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婆娑间,记忆中斑驳了的诗词,再一次清晰了起来,一字一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的组合,而是古人内心中翻涌着的心声,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血脉相承。它们,或浪漫,或哀怨,或豪情万丈,或壮志难酬……让我们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古人在诗词中相遇,在相遇中共鸣。于是乎,我们明白了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中浪漫却又豪壮的抒情;我们读懂了李白“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瑰丽荒诞豪放;我们遇见了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逆境中依旧的乐观……

      茶花将落,木香正开,年年岁岁,世事变迁,亘古不变的是中华三千年诗韵的烂漫。黄昏将近之时,温一壶茶,捧一卷诗,品一品诗中的人生百态,在这历史的积淀中,见诗词,也见自己。

      点评:夹叙夹议,以童年的经历为引,阐释中华诗词的魅力。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引据颇丰,义理陶陶,语文功底可见一斑,对诗词文化的热爱深情跃然纸上。

指导老师:闽侯一中 赵晓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