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福州——我的新家乡

内容更新时间:2024-01-19 08:20:00来源:闽侯乡音报

■闽侯一中高二(12)班 韩嘉玥

      有这样一座古老的城,以我观之,她是非凡之邑:八闽雄都,文化之域,生态之境。

      翻阅福建籍状元宰相梁克家编修的《淳熙三山志》,一座沧桑淳朴、雄浑磅礴、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浮于纸上。她的名字叫福州,是我生活的地方,是八百万人释放生命力量的港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2018年,青春年少的我和父母来到福州闽侯定居。一踏上这片热土,我便被她深深吸引,因她的美丽,因她的淳朴,因她的真实,因她的亲切。这样的相遇让我相信,人间真的有“一眼万年”。如今的我,十六岁,对这位“母亲”爱得欢腾、爱得热烈,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爱她爱得深沉。

      福州,山和海共育之城,山川灵秀,江城福地。福州,三山环抱,一江入海,与台湾一衣带水。福州,有山的质朴、宁静、刚强、坚韧,也有海的坦荡、旷达、深邃、辽远。我想,候官先贤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的便是他与我共同的家园福州吧。

      我观福州,她是一座弘毅之城。

      两千年岁月的磨洗,天灾、战火、变迁、板荡,从闽越国到候官县,从建安郡到福州府,从永嘉之乱八姓入闽到五代风云王氏开闽,从北宋张伯玉植榕建城到晚清沈葆桢造船救国,白衣苍狗,沧海桑田,化无为有,自小而大,变蛮荒之地为城市传奇,都离不开这片福地的刚毅,都离不开福州人民的坚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患难,福州城都能从容以对,福州人都能挺身而上。

      福州的历史,总让我想起一句圣人的名言:“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直面未来,作为福州人的我们,更明白家乡的建设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我观福州,她是一座包容之城。

      “只要来了,就是福州人”,这是福州的“知”,也是福州的“行”,作为一名“新福州人”,我感触尤深。福州城温和,温泉之都,天时宜人,地利宜居;福州人热情,从不排外,更不欺生,和气和谐。

      榕城文化,多元一体。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生态文化,融汇贯通,有容乃大。福州城,古今合璧;福州人,刚柔相济。

      我观福州,她是一座热爱之城。

      民以食为天,福州人的热爱,美食即是最好的见证。走进榕城的家常菜馆,或是游弋在三山的街头巷尾,佛跳墙、永和鱼丸、荔枝肉、锅边糊、肉燕、海蛎饼………诸多美食,琳琅满目,不一而足,无论色香味,还是悠久的故事传说,都是福州人世世代代烹饪出、咀嚼出的生活之味,创造出的生活之美。大家都说“能吃是福”,福州不愧“多福之州”。懂吃,懂生活,爱吃,爱生活,这就是沉浸式生活的福州人,因为热爱,所以幸福。

      在福州这座文化古城里,人民安土重迁、安居乐业,他们和自己的家乡一样,活得坚强,活得泰然,活得悠哉快哉。

      漫步于福州地标建筑三坊七巷,每一片青瓦,每一块红砖,每一株草树,每一处景观,都承载着福州的源远流长,都彰显着福州的淳古厚重。而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痕迹更是随处可见,不愧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说起福州古今,不得不提“闽江之心”——福州文化中轴线与闽江山水廊道交汇的核心腹地。西起三县洲大桥、东至闽江大桥,囊括了烟台山、台江码头、青年广场、苍霞公园、中洲岛、上下杭,是严复出生成长、林纾创办新式学堂、郁达夫号召抗日救亡的闽都人文渊薮圣地。

      闽江活水,滔滔不穷,千年绝响,奔流到海;八闽雄都,生生不息,时代强音,继往开来。

      生而为“新福州人”,我很自豪;沐浴于两千年的候官文化,我很骄傲。很庆幸,我和家乡一样,风华正茂;很庆幸,我和家乡共成长,踔厉奋发。非常期待,有朝一日,我能投身到新家乡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赓续文脉,创造价值。为我所爱,尽我绵薄,哪怕默默无闻,我也与有荣焉。

      点评:一气呵成,而几番增删,十六岁的女孩对“新家乡”的热爱与热望可见一斑。立足于乡土,着眼于传承,融叙议于一体,续文脉于笔尖,情感自然流露,义理跃然纸上。谋篇布局颇见覃思,立论言志不乏深意,虽然文字略显稚嫩,却不失为一篇用心、用情、用力的文章。

指导老师:闽侯一中 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