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内容更新时间:2023-10-20 08:34:52来源:闽侯乡音报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苏枫 张存金 范志凤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闽侯是福州唯一的“双地铁”县城。林双伟 摄

      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在闽侯甘蔗江滨步道漫步,倍感神清气爽。平静的闽江水,映照出旖旎的县城新貌,也见证了八闽首邑拔节生长的历程。

      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加持下,闽侯县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财政指标保持全省前列,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县域经济实力全国百强县排名持续提升、连续13年入围全省十强县;跻身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13位、县市未来投资热点百佳样本第27位;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县第53位、全国创新百强县第27位、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县(市)第20位;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七连冠”。

      闽侯,这座崛起的新城愈来愈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魅力。在这片拥有5000年昙石山文化的热土上,扑面而至的是生机勃勃的都市气息和强劲脉动的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闽侯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王立强 摄


产业强城“链”式发展

      一辆辆贴着“福供云厨”标识的货车整齐地排列在院子里整装待发,每天,福州市区及闽侯县50多所中小学的1.6万余份学生餐从这里出发,走向孩子们的餐桌。

      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省供销云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配餐间里窗明几净,所有菜品、米饭熟化完成后,被运送到洁净度高达十万级的无菌车间进行配餐。

      “被闽侯的招商诚意和优惠土地政策所吸引,省供销社2020年将福供云厨落户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福供云厨对外合作事业部主管林业强对记者说,公司的食品加工在闽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闽侯大湖、洋里是福州的‘菜篮子’,我们从‘菜篮子’收购新鲜蔬菜,在生产车间加工为成品后运往全省各地。”林业强说,选址闽侯很重要的一点除了这里有丰富的“原料库”之外,还有方便的物流和交通,让他们很安心地“链”上这座城。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东南汽车城。林双伟 摄

      引进一个龙头,带出一串链条,形成一片产业。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闽侯选择了链式发展。

      食品产业是闽侯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食品企业近500家,年产值约200亿元。日前,岁金智谷·福州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落地开工,该产业园是闽侯食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未来,园区将链接区域丰富的食品产业资源,聚集大健康食品上、中、下游企业,目前大健康食品产业高标准园区已全面启动预招商,对接20余家优质企业。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福建省供销社云厨无菌车间。林双伟 摄

      为了给工业发展注入强心剂,闽侯推出“3512”工业提振行动方案,即3项工作机制、5项人才政策、10项全周期服务举措、2项提升发展软环境措施,全方位推进工业提速发展。开展“工业提振”三年专项行动,9月新谋划开工技改项目8个,有效推动6个在建项目投产,加快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政策兑现,增强企业信心,行动方案出台以来,闽侯县已兑现资金超千万元。

      同时,闽侯专注“链”式招商,抽调各部门优秀青年干部成立汽车产业链、食品产业链招商专班,以八闽首邑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诚意,诚邀来自全球的客商和在外乡贤来闽侯投资,共享投资机遇和发展红利。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福州大学城。林双伟 摄


科教名城 增“新”添彩

      2022年1月27日,闽侯县与福州大学、紫金矿业集团签署框架协议,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闽侯,助力闽侯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集聚壮大。

      “氨不仅可以作为储氢介质,而且是一种相对便宜的零碳燃料。‘氨-氢’能源的结合是理想的发展方向之一。”福大紫金氢能科技总经理张卿介绍,福大紫金成立两年来,技术成果转化不断开花结果:2022年2月13日,由福大紫金开发的三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正式交付并稳定运行;2023年1月6日,福大紫金和厦门金龙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福州大学启动……

      “我们的远景目标是用‘氨-氢’能源代替锂电池,终极目标是实现‘氨-氢’能源直接替代石化燃料。”张卿说。

      福大紫金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是闽侯孜孜不倦打造科教名城的缩影。在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侯官园区),多家怀揣梦想的企业在这里“孵化”启航,依托毗邻福州大学城的地理优势,成为闽侯科创走廊创新点子的策源地和“智慧大脑”。

      狭路相逢,创新者胜。在发挥福州大学城的智慧优势、打造科教名城的路上,闽侯县增“新”添彩:截至2023年6月,闽侯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170件,同比增长16.97%;全县共有孵化载体57家;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83家,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75亿元,同比增长456.3%;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089家,2023年新增科技小巨人40家,“十四五”期间累计197家,全县申报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

      通过三年建设,科创走廊载体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其中科创中心与福州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引进福大紫金、鹭燕医药集团等64家团队企业。

      “闽侯县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和政策支持,推进大学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真诚欢迎更多科研成果在闽侯县落地生效,更多科研人才来闽侯安居乐业。”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驱动强产业 滨江新城更宜居

福大紫金氢能落户闽侯。林双伟 摄


宜居新城 赏心悦目

      在日常路过的写字楼里、人群熙攘的商贸城中、快速奔驰的地铁线上,30多万外来人口悄然汇入,一同支撑起闽侯的昨天、今天、明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10年间,闽侯县流入人口326082人,增幅高达49.25%。截至2021年末,闽侯常住人口突破百万,成为继福清市和仓山区后,全市第三个人口破百万的县(市)区。

      在一座城市生活得幸福与否,百姓最有发言权。十年间,几十万人选择闽侯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工作和生活,人们为何留下?真诚包容的人文环境、海纳百川的首邑胸襟、温暖人心的营商举措、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宜居舒适的城市环境、应收尽收的义务教育,让人们爱上这座城。

      为什么要来闽侯?刚刚大学毕业,把家安在上街镇的王薇薇说:“家门口坐地铁到市区很方便,开车过一座大桥也就到了市区。”王女士对记者说,上街和市区基本“无缝衔接”,周边有风景优美的旗山湖,医疗和商业配套健全,在闽侯,生活和工作很便利,环境也很宜居。

      为什么安心留在家乡就业和生活?在甘蔗街道出生和长大的谢先生说,几十年来他眼看着闽侯甘蔗从一个落后的乡野之地发展成了现代化的滨江新城。“这里公园很多,每天开门见山见水,很宜居,在闽侯生活幸福感十足。”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交通便利也是闽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多年建设,闽侯县域基本形成“四纵两横”国省道公路网,加上福银、京台、沈海和宁东的高速路网,构建起交通运输骨架网络。“地铁二号线、五号线都经过闽侯,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的‘双地铁’县城,闽侯超过80%的乡镇实现30分钟上高速,超过50%的乡镇能在40分钟内到达县城。”闽侯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便利的交通也吸引众多企业落户闽侯。“企业选址受运输成本影响,完善的路网能不断吸引企业聚集,助力打造‘八闽产业强城’。”

      教育问题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未来和期望。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闽侯强化学科工作室建设,持续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东南汽车城实验小学等33个、总投资50.46亿元的教育项目建设,推动全县教育水平整体跃升、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开展森林生态巡护体系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60.5%、4个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在保护生态的道路上,闽侯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

      山清水也秀。从闽侯县法治廉政文化公园远眺对岸的江心岛、连头沙洲,满目苍翠,景色宜人。白鹭在闽江边翩翩起舞,江畔芦苇、菖蒲丛生,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漫步在被精心呵护的青山碧水间,幸福感油然而生。

      江河奔流,升腾万千气象。扬帆远航,更须激流勇进。“闽侯围绕打响‘来了就是闽侯人’民生品牌,推进旗下安置房、上街中心卫生院等项目45个,总投资224.6亿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闽侯县委书记赵明正表示,闽侯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精“在闽侯,好办事”服务品牌;扎实推进昙石山文化公园、闽越水镇二期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做优“闽侯这么近,那么美”文旅品牌;推广“侯厨”平台,开展“闽侯人游闽侯”活动,发展壮大砂之船、永嘉天地等商圈街区,做大“快来闽侯,吃住游乐购”消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