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奏响千年文明的现代乐章

内容更新时间:2023-10-13 15:08:12来源:闽侯乡音报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侯宣新/文  林双伟/摄

      闽江下游的闽侯山川,是哺育福建海洋文化的摇篮。五千年前,昙石山的先民在这里拓土开疆,顽强地与自然抗争,创造了著名的昙石山文化。福建海洋文明从这里启航。位于小箬乡湖柄村的牛头山遗址,是闽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对研究闽族的起源及福州地区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五千年前,昙石山先民开创了八闽人文血脉的先河。五千年后,首邑儿女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创造更加辉煌的文明。

闽侯奏响千年文明的现代乐章

侯官千年古村。

福建海洋文化 从昙石山开始

      昙石山是一座海拔只有26米的小山,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西北侧。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的大字迎面而来。

      1954年1月7日,昙石山所在的昙石村村民在修筑闽江防洪堤坝时,挖出了许多样式古旧奇特的瓦罐、石器、骨器以及堆积很厚的贝壳。经专家们初步判断,这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这次意外发现改写了福建历史。

  从1954年至2009年,考古人员先后进行了10次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中,陶釜是昙石山文化最典型、出土最多的陶器,是海洋文化特色的重要例证。根据考古成果,昙石山文化距今5000年~4300年,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被命名,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认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闽侯奏响千年文明的现代乐章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昙石山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福建史前文化树立了一个标尺。它将福建文明的历史由三千年前跨越到了五千年前。这是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在福建地域的强有力证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董平告诉记者。

  而在距离闽侯县城约30公里外西南方的闽侯小箬乡湖柄村内,也藏有一处海洋文明遗址——牛头山遗址。

闽侯奏响千年文明的现代乐章

昙石山遗址。

  牛头山遗址位于湖柄村后东侧,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至1.5米,属贝丘堆积型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1979年被首次发现,1989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间上,它纵跨3000多年,上溯夏商时期,下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保存着青铜器文化、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从目前判断,该遗址时间可能已经距今5000年至6000年。牛头山遗址是闽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它与昙石山遗址、竹岐庄边山遗址是考古界乃至学术界非常重要的一处史前遗址,对研究闽族的起源及福州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传承 助力文化传播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199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成立。这是福建省第一个依托史前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200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占地面积108亩,免费对外开放。新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补山”为理念,将博物馆“拉”成东西走向长线形,在外露屋面和墙体上覆盖绿色植被,使其与遗址保护区形成互补态势,并恢复遗址南部原来已被破坏的山体形状。

      博物馆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重要文物为基本陈列品,充分运用雕塑、图片、文字、声光电设备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5000年前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目前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有1500多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极具地域特色的福建海洋文化,共享考古成果,从2015年起,董平先是将国内同类型的重要史前遗址博物馆展览引进馆内,之后,以“海风山骨”为主题的昙石山文化专题展览也被融入这些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城市巡展。这在业界引起不小轰动,打响了福建海洋文化品牌。

闽侯奏响千年文明的现代乐章

牛头山遗址公园。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当年考古学界的一大盛事——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榜单揭晓,昙石山遗址成为福建唯一入选项目。这份名单中,还包括北京周口店遗址、浙江良渚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秦始皇陵等。

      为进一步保护牛头山遗址,小箬乡党委政府启动了牛头山海洋文化馆改造项目。海洋文化馆改造项目选址在牛头山山顶的湖柄村,包括海洋历史变迁室、青铜器时代室等。该项目将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引进全息投影技术全面展示历史文化。夜幕降临时,场馆外立面上不时闪烁变幻着飞鸟、游鱼、独角兽、舞者的图案。蓝色灯光映射出灵动的光斑,再现了古时这里的一片汪洋。进入场馆,就仿佛踏入一场光与海的奇幻空间。

活化利用 让文物焕发新生

      在5000年海洋文化的滋养之下,八闽首邑的土地上涵养出璀璨的侯官文化。

      地处闽江西岸的上街镇侯官村,1400多年前是侯官县治中心,至今保留着大量古迹。2019年,该村入选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古村落)”名单,是福州市唯一上榜的古村落。

      如今,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活化利用。比如,螺女庙动人的爱情传说被创作成了歌曲《田螺姑娘》;千年古码头被打造成“夜泊侯官”网红露营打卡点;沙滩对岸,一条近千米长的侯官古街已完成立面改造与内部整修,今后有望成为集文创展示、商业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侯官版南后街”。

      据统计,闽侯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8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昙石山遗址、灵济宫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它们见证着福建海洋文化的演变。

      为推进文物活化利用,闽侯推出一批文物供社会“认养”保护,重点推出白沙林柄李宅、甘蔗程由灿厝、荆溪徐家村十三厝等3处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将林柄李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展示推广基地;将喜街的程由灿厝建成家风家训馆;将徐家村十三厝打造成雕塑艺术展示基地。

      闽侯还结合当地历史名人与馆藏文物,讲述闽越王无诸、林则徐、严复等历史故事,辅以廉政闽剧小品,深入挖掘侯官文化的历史特征、文化肌理,以文物为媒,让群众深入了解侯官文化、感知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以“沉浸式+互动性”的方式,打造具有侯官特色和厚重历史感的“奇妙夜”活动,引导青少年接续文脉、传承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