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小巷总理”写华章
内容更新时间:2023-08-04 08:45:06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吴婧 通讯员 林依光
拗九节,林丹带领军门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送上热腾腾的拗九粥。受访者供图
扎根社区五十年,她将破败纷乱的木屋区变成全国社区的先进样板、榕城老百姓向往的地方;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她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她就是全国闻名的“小巷总理”,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闽侯人——林丹。
1948年12月,林丹出生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乡(今幸福村)的一个大家庭,家族家风团结和睦,视邻为亲,在乡间有口皆碑。良好的家风家教为林丹奠定了精神坐标的起点。1972年,林丹作为返乡知青来到军门社区居委会工作,这一干就是50年。
“把社区当家,把居民难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
军门社区地处福州市鼓楼区繁华地段,拥有居民约3500户,人口超1.3万人。昔日的军门社区,是墙壁上都褙着报纸的木屋区,房屋老旧,纠纷频发;如今,这里是文明和谐的模范小区,养老服务中心、少儿托管中心、社区办事厅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华丽蜕变的背后,离不开林丹五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2007年,林丹光荣出席党的十七大,见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林丹总结每天接触居民琐碎的事,形容自己职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得管空气”,吴仪副总理对林丹说:“你是小巷总理,真正的‘总理’。”这个贴切的名称很快传开,并成了林丹激励自己前进的无穷动力。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50余年来,林丹每天走街串巷,倾听家长里短,记下居民们最关心的难事、杂事、烦心事,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年过八旬的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林丹就当起她的“女儿”,长年累月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老人去世后又帮忙料理后事;贫困户家庭为子女上学发愁,她用每月不多的工资资助,并发动辖区单位与特困户结对;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学生“4点钟学校”、军门社区少儿托管中心等社区服务功能站,解决了孤寡老人照料、双职工家庭孩子接送等一大批城市生活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50多年来,林丹把社区当作家来经营,把居民当作家人对待,串千家门、知千家忧、解千家难。军门社区的群众都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小巷总理’的身影。”
“最关键的是建立起有战斗力的社区党组织”
军门社区有3500多户人家,当好“小巷总理”并非易事,如何更好地“执政为民”?“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最关键的是建立起有战斗力的社区党组织。”对做好社区服务,林丹始终坚持深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社区模式。
2001年,军门社区党总支发起开展“党员义务十大员”活动,要求每位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岗位。林丹第一个报名担任工作难度最大的“社区帮教助困员”,率先与社区特困居民、精神病患者杨某结对子,她不仅为杨某申请了低保,每月还从自己的微薄工资中拿出100元资助杨某。在林丹的带动下,社区越来越多党员伸出帮助之手,两年间“党员义务十大员”增加到“七十六大员”,还带动不少社区居民加入社区义工行列,军门社区的风气越来越好。
提出党员帮群众、群众再帮有困难的群众,“近邻党建”模式使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开辟再就业一条街,通过辖区单位腾岗、送岗,实现社区“零失业”;把每月10日定为“居民恳谈日”,全省首创“书记主任联系卡”“便民服务卡”,直接联系群众,倾听居民诉求,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有的放矢解决难题……林丹把党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目前,军门社区所有楼院均建立了楼栋党小组、物业公司、网格员等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社区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在社区工作,没有轰轰烈烈,但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也殊为不易。回顾50多年的社区工作生涯,林丹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二十大代表……130多项荣誉和群众的有口皆碑,见证了她用奉献谱写的华章。“我只是做了一个社区工作者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我这么高的褒奖。只要大家需要我,我愿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当好百姓的‘服务员’。”林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