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玉:擦亮喜娘金字招牌
内容更新时间:2023-07-21 09:35:34来源:闽侯乡音报
■记者 陈枫 余圣建 实习生 冯煜莉
陈夏玉(左二)推动闽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陈枫 摄
“北京喜讯传八方,二十大精神在闪光,喜娘姐妹来喝彩,美好生活道路宽……”这是闽侯喜娘陈氏三姐妹,近期在一场婚礼上喝彩的一段串词。陈夏玉、陈秀珍、陈秀兰三姐妹,在福州喜娘圈内外尤为出名,被人们夸赞“形象好、口才好、细节好、喝彩好、气氛好、圆场好”“六好”。
荣膺此次闽侯县首届“首邑英才”的大姐陈夏玉更是喜娘中的佼佼者。历年来,陈夏玉担任了福州市喜娘协会会长,并被评为喜娘习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业内成绩斐然。近日,记者来到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聆听陈夏玉在“擦亮喜娘金字招牌”过程中的努力和故事。
喜娘启蒙 打响金字招牌
陈氏三姐妹出生于上街镇一个传承了150多年的“喜娘世家”。她们的母亲、外婆、曾外婆都是职业喜娘,传到他们时已是第四代。
1994年,29岁的陈夏玉在母亲的带领下,步入喜娘文化的大门。一开始接触喜娘文化的陈夏玉没有很高热情,认为从事这份职业的大多是上年纪的妇女,且在婚礼上的唱诗喝彩也都千篇一律,很是乏味。不过,在母亲的鼓励下,陈夏玉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在一年后顺利出师。
“我接到的第一单是朋友的婚礼,看着他们在自己一步步的带领下,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心中充盈着感动和自豪。”陈夏玉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便改变了对喜娘这份职业的看法。
凭借丰富多变的主持风格,初出茅庐的陈夏玉在朋友婚礼后一炮走红,越来越多人邀请她担任喜娘。陈夏玉也不断学习提升,并开始带领妹妹陈秀珍和陈秀兰从事喜娘工作,在福州喜娘界打响“陈氏三姐妹”的金字招牌。
爱上喜娘工作后的陈夏玉便在思考如何让喜娘这个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我从小就热爱诗歌,就想能不能将诗歌融入喜娘喝彩中,并且根据每场婚礼东家的具体情况唱出不同的喜庆吉祥话。”陈夏玉说,在她这里,每一场婚礼都是“私人订制”。
“金牌喜娘” 足迹遍布国内外
“真正要说成名,还要从2010年福州市举办喜娘大赛说起。”陈夏玉告诉记者,那次比赛共吸引400多人参赛,她们三姐妹作为一个整体也受邀参加,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牌喜娘”第一名。
近年来,喜娘的“喝彩”文化上了央视,漂洋过海,登入大雅之堂,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接受。由闽侯县申报的“喜娘习俗”,201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同年,陈夏玉也被评为第四批福建省级非遗“喜娘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
此外,陈氏三姐妹还成立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她们将家族百年来积累的当地婚礼习俗和喝彩词汇编成册,并制作婚礼视频,供学员学习。
她们还邀请专职喜娘、民俗专家、高校艺术类和历史类教授等,对新入行的学员进行系统培训、授课。学员要经过一系列学习和考核,方可获得喜娘结业证书。
从2011年至今,陈氏三姐妹带领的喜娘团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培养千余名合格喜娘,包括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喜娘文化爱好者。陈夏玉笑言:“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我的学生却遍布海内外,且本科学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吸引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前来‘拜师’。”
推陈出新 让喜娘文化大放光彩
“福天福地喜洋洋,春到侯官大吉祥!闽山闽水物华新,党和人民心连心!”“好啊!”……随着时代的发展,喜娘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党的政策和侯官文化融入唱词,唱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海外乡亲也以邀请到闽侯的金牌喜娘到场主持婚礼为荣,陈氏三姐妹就曾多次赴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当地的华裔新人主持婚礼,鼓浓气氛,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为让婚礼更具时代感,今年以来,喜娘团队还增设婚礼主持和婚礼管家培训,让传统和现代文化交融,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婚礼品质。”陈夏玉介绍。
“俗话说,‘中国喜娘看福州,福州喜娘看闽侯’,我们三姐妹牵头成立福州喜娘协会和闽都喜娘文化传习所,有责任将喜娘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提高喜娘从业者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群覆盖面,有效推动闽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为喜娘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砖添瓦。”陈夏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