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竹编“编”进校园的包老师,扎根乡村32年了……
http://www.mhnews.com.cn 2023-08-19 16:25:43 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
即日起,闽侯县教育局联合闽侯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明师德 正师风”专栏,希望通过榜样引领,讲好师德故事,“以师德育大德,以仁爱传大爱”,激发教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内生动力。
走进闽侯县鸿尾乡超墘小学,高颜值的校园环境令人眼前一亮,这背后离不开校长包丽星的坚守和付出。
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包丽星就回到家乡任教,至今已有32年,哪怕多次有机会调离,她还是选择坚守。鸿尾乡超墘小学校长包丽星表示: “我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悔地守望着乡村教育,始终初心不忘,虽然辛苦忙碌,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以校为家
打造最美“风景”
1991年,包丽星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老家鸿尾乡,先后在奎石小学和超墘小学担任语文教师。2017年,包丽星担任超墘小学校长。“从教师到校长,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热爱教育的初心,对我来说就是要把学校当家,尽全力把‘家’建设好。”包丽星说。
“那时,学校教学基础条件比较差,只有一栋教学楼,教师宿舍、图书馆、综合楼等设施都不齐全。”包丽星说,“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位老师休完产假回来带着孩子住在学校,晚上闷热难耐,她只能将孩子带到相对凉快的办公室,开着电风扇,打地铺过夜。”加速完善学校配套设施、提升办学条件成了包丽星心中的一件大事,经过多方奔走、积极协调,2018年9月,投资1500多万元的超墘小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动工,不仅新增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4276平方米,还配置音乐室、阅览室、教工食堂、教师宿舍等。
如今,这些配套设施都已投入使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学校操场宽敞了,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变美了,成了周边村民眼中最美‘风景’,2023年学校还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看着眼前的校园,包丽星满脸骄傲。
挖掘内涵
丰富校园文化
外部环境变好了,内涵建设更要跟得上, “乡村小学要想发展好,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外,特色内涵方面也要拿得出手。” 包丽星说。
鸿尾乡素有“竹编之乡”之称,传统竹编手工艺更是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乡土文化资源为我们打造校园文化生态提供丰富的内容。”包丽星说,学校以乡土资源为依托,成立竹编工艺坊,开展竹编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老艺人、非遗传承人、名师进课堂等形式,在感知、认可中推进五育并举,拓展延伸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竹编工艺坊多次在福州市、闽侯县艺术工作坊评选中荣获佳绩,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包丽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体验传统非遗文化魅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厚植乡土情怀。”
在打造校园文化生态的同时,包丽星还十分重视教师成长,带领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超墘小学有14位教师获得省级奖项,14位教师获得市级奖,30多人次获得县级奖。超墘小学还成为闽侯县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改革的基地学校。
创新教学
让课堂活起来
在三十多年教育生涯中,包丽星始终坚守课堂教学一线,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成功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课不仅是教几本语文书,写几篇作文,而是应该把学生带进阅读的天地,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快乐中写作。”课堂中,包丽星主张快乐读写,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寓教于乐的别样课堂,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 郑羽萱:“我们都很喜欢包老师,她的课非常生动有趣,总能深深吸引我的注意力,而且她人也特别好,经常会和我们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教会我们很多道理。”
扎根讲台32年,包丽星也收获许多荣誉。2016年,她被认定为“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18年被评为高级教师,2022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我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后我会继续扎根这里,带出一支有爱心、善学习、会创造、守乡村的教师队伍,将学校打造成一所有特色的乡村小学。”包丽星说。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李煜晗 陈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