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话说闽侯丨与木头对话的“守艺人”

http://www.mhnews.com.cn  2022-08-31 09:34:17   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在闽侯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手法精湛、技艺高超

  默默守护着闽侯的古建筑

  ……

  今天

  我们一起去闽侯

  寻找独具匠心的守艺人

  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闽侯所处的闽东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是在继承中原主流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其广泛应用于闽东地区的寺庙、祠堂、府第、民居等。如今闽侯还保留着众多完好的古民居,都展现出传统建筑高深的建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结构,但由于木构件的客观因素,容易受到糟朽、风化、虫蛀等影响,这也使得木构架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情况经常发生。

  正是这些原因,传统建筑的建筑师们也要学会修缮的本领,这也催生了古建筑木作修缮这门技艺。

  现年58岁的叶依钟,是一名木作修缮守艺人,此时的他正在带领着维修团队修缮一处位于福州市中心的木构架建筑。

  叶依钟:“一开始,我是跟着大义村后街的陈钟祥学师傅学习木作修缮这门技艺,学了两三年后,又跟着另外一个师傅陈振和学习,因为我师傅的父亲也是做木工的,因此我等于拜了3个师傅。18岁开始到现在,做了40年了。”

  木作修缮工艺,是一门独有的技术,也是建筑常用的技术,这其中分为大木作与小木作。

  大木作是指木构架建筑的承重部分。如:柱、枋、斗拱、梁、檩。大木作的施工大致可分为五个程序,其中就有:下水高(画丈杆)、制作构件、展拽、卓立和安勘、钉椽结裹等工序。

  而小木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如门、窗、天花、藻井、隔断以及装饰雕花件等。

  传统古建木作中常用的工具有七大类,分别为尺、锯、劈、刨、锉、锤、夹。这些工具在木作修缮技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木作修缮过程中,为了使木构建筑保存更久、更完好,工匠也会总结出一套针对传统木构建筑的修缮施工工艺。

  叶依钟:“我们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依旧修旧,按照每一座房子的风格和各个细节,完整地还原它。”

  如今,像叶依钟这样的木作匠人已经越来越高龄,而年轻一辈多数已不再从事这一行当,木作修缮手艺人队伍正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只有极少数年轻人从事传统木作修缮工作。

  叶依钟的儿子,叶晓明,是这支传统修缮工作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属于90后的他,尽管年轻,却对古建筑木作修缮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叶晓明:“我从小跟着父亲,辗转于各个古建筑工地,慢慢地从它的图纸和样子去了解古建筑,也算是耳濡目染。虽然我学的专业是现代建筑,却反而更喜欢做这些古代建筑的修缮和施工。”

  现在,叶晓明是他们这一支古建木作修缮队伍的第四代传承人,叶依钟带着叶晓明,在非遗传承上下功夫,通过建实践厂房,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力求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叶晓明:“如果老一辈的手艺人都老去了,那这些手艺没有传承下来,就会很可惜。所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这个传统工艺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

  古建筑

  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一份乡愁

  通过保护传统古建修缮技艺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通过木作修缮技艺修缮后的古建筑

  让历史更好地“留”下来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张渺 文/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