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闽侯这把梳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http://www.mhnews.com.cn  2022-02-27 16:13:04      【字号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福州角梳制作技艺(鼓楼、闽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扩展项目。2月22日,记者找到角梳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连信,探访神秘的角梳制作工艺。

二十多道工艺  制梳工艺繁冗

  记者来到陈连信的双福工艺加工场生产车间时,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选角、锯角、去皮等工作。

  “我家中几代都以制作角梳为生,作为家中第4代传承人,我14岁就开始接触角梳,花费近10年时间拜师学艺才算学有所成,到现在已经42年了。”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角梳制作技艺传承人,40多年来,陈连信对角梳制作工艺倾注了巨大热情。

  “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要经过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 陈连信告诉记者,想要把沉重弯曲的牛角制成质感温润的角梳,需要经过“选角”“锯角”“选坯”到最后的“刷洗”“画梳”等二十多道工序。

  陈连信说,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他只选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牛”(南方水牛、黄牛)和“北羊”(新疆、内蒙古绵羊)角以及非洲进口牛角,而“锯角”是角梳繁冗工艺的第一步,主要根据牛角、羊角的大小和产品的要求锯成角筒,分类成不同档次、不同款式的角梳。

手工与机械融合  改革传统模式

  在继承家族技艺的基础上,陈连信多次奔赴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向同行取经,并凭借多年的经验将机械引入角梳制作。

  “角梳的传统手工制作需用到16种工具,差不多有24道工序,反复打磨超过2000次,全程纯手工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而且现在专业人才又十分稀缺,所以我就想引入部分机械,采用半自动化的形式改造生产线。”陈连信表示,虽然开齿、抛光等部分工序被机器取代,但角梳的制作工序并没有减少,关键环节仍然坚持纯手工。

  “拿出来之后的角坯要放到机油中浸泡软化,再放入机器中加压、展平,接着在木质冷版中用木锤加压一遍,最后定型冷却后取出,这样一把长方形片状的角梳便有了大概的形状。”这名在压胚岗位上呆了十几年的师傅告诉记者,压胚定型这道工序至关重要,非常考验操作人的功力,泡太久,角梳就容易弯曲变形,时间不够,在后面的工序中角梳就会裂、爆。

  来到打磨抛光车间,记者看到工人正熟练更换各种标号砂纸进行反复打磨。

  “传统的打磨方法是使用波叶打磨梳子让其变得光滑,我们使用改良机械之后就可以使用不同标号的砂纸进行精细打磨,这是决定梳子手感是否温润光滑、梳头舒不舒服的关键步骤。”陈连信还告诉记者,因为角梳怕风、怕干燥,所以除了精准的时间掌控、反复打磨之外,每道工序都需时刻注意温度、湿度的变化,不具备从事角梳制作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根本无法胜任厂内的工作。

开创发展新天地  发扬角梳技艺

  1997年5月,陈连信为打开角梳市场,在北京设场生产角梳。然而,由于天气干燥,生产角梳成了难题。

  1998年,陈连信回到闽侯,开辟角梳生产线,倾注进全部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连信终于让角梳技艺在南屿彻底“生根开花”, 经过一番努力,他的角梳制作场小有规模,现有梳破坯机、锯坯机、打磨机等机械80多台(套),成了全省为数不多的角梳加工小型企业之一。

  2010年,陈连信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双福缘”牌。

  “现在角梳一年可以销售50、60万把,主要订单来源网络,以定制为主。”陈连信告诉记者,如今,他公司生产的角梳已畅销国内市场,还一度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为了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陈连信紧抓电商发展趋势,专门聘人在天猫上架构了网站,年产值可超千万元。同时,他在淘宝上也开设了自己的品牌商铺,并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带货。

  “目前,我们在厂里设置了工艺展厅,经常邀请周边小学的学生过来参观、体验角梳制作过程,并教授分辨真假角梳技巧,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角梳文化,促进角梳技艺的传承、发扬。”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吴开梅 陈世荥 洪杉杉(实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