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洪冲毁的大湖畲村古桥,修好啦!
http://www.mhnews.com.cn 2021-07-22 14:50:24 【字号 大 中 小】
大湖六锦畲族村是闽侯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近年来,该村将保护修复文物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修复被台风冲毁的两座古廊桥,精心规划了一条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路线。
村口的畲族文化墙,沿溪的休闲步道,刚刚修葺一新的官山桥、三溪桥……构成了六锦畲族村别具特色的“山哈”风情。在跨溪而过、修旧如旧的木拱廊桥里,能歌善舞的畲族姑娘们正商量着怎么将这几年村里的幸福生活编成一首美妙的舞曲。
“因为党的好政策,这几年我们畲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家从‘风雨楼’搬进了小洋房,政府还出钱出力修缮了村里的廊桥,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村民雷玉英笑着说。她告诉记者,这些内容,她们都准备编到山歌中,将党的好政策、好举措,用畲民特有的方式传唱出去。
说到六锦畲族村,就不得不提村里的官山桥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溪桥。这两座风雨木拱廊桥,是被群山“包裹住”的六锦畲族村百年间出村的重要通道。
“这些木拱廊桥与六锦村美丽的山水‘相依相伴’,让这些景致完美结合在一起,予人一种别样的‘活力’,可以说是体现村子历史最美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六锦村党支部书记陈华说。
陈华表示,官山桥能得以重新焕发风采,是各方努力和支持的结果。2016年台风“莫兰蒂”期间,这里的过程雨量达到149.7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溪水骤涨,三溪桥和官山桥都被冲毁。
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就此消失,县博物馆和大湖乡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古廊桥构件可能散落的线路和流域,连续沿溪搜寻4天,终于从下游找到官山桥及三溪桥70%以上的散落构件。为了及时修复廊桥,闽侯县为此下拨了古廊桥修复专项经费,县博物馆也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技术指导廊桥修复。
“2016年后,我们为官山桥申请了县文物保护点,争取了专项文物保护资金,该桥梁于2019年基本完成修复。”陈华介绍。如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溪桥的修复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同之前被洪水冲毁的三溪桥相比,这个修旧如旧的三溪桥“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根据文物专家多番探讨的结果,整体搬迁了新址。
大湖乡宣传组织委员雷秀花告诉记者,三溪桥原来所在的位置处于六锦后溪水库下游,常年受水库雾气侵蚀,因此无法原址修复。文物专家经过多方考证,研讨了多个修复方案后,最终决定在后溪水库上游重修古廊桥。
“别看只是换个地方重修,却花了大家很长的时间去研究论证,这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文物和历史的尊重和致敬。”雷秀花表示。
“下一阶段,六锦畲族村还将设计一条将两个古廊桥串联起来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结合当地的乡村振兴计划,沿线发展畲族特色的旅游民宿,让游客可以更好地感受畲村的独特文化魅力,助推六锦畲族村的乡村振兴!”陈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