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耄耋老人与福州话的“因缘”

http://www.mhnews.com.cn  2017-12-15 14:29:5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毛文勤向本报记者讲述编书过程。 林世彬 摄

  1936年,毛文勤(左三)在马来西亚诗巫与家人合照。 林世彬 摄

  被翻烂的《戚林八音校注》 。林世彬 摄

  用《戚林八音校注》研究福州话发音。林世彬 摄

  老人完成的最新一版增补稿。林世彬 摄

  多少个日夜伏案工作,只为留住文化的根。林世彬 摄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提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使许多热衷方言研究和保护的人们备受鼓舞。诚如文中所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那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濒临失传之方言就显得尤为紧迫了。

  这些年,福州民间近年涌现出一批热衷本地方言研究的土专家或研究爱好者,默默为传承福州地方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家住荆溪镇光明村的毛文勤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耄耋之年,坚持笔耕不辍,陆续完成了对著名的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全书的增补,使得这本古老的方言韵书更加完整实用。11日,记者来到毛老家中采访,了解他和福州话之间的渊源。

  出生马来西亚

  自小喜爱“福州话”

  毛文勤老人今年89岁,出生在马来西亚砂捞越州诗巫市。“诗巫市”系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第三省省会,又称新福州,人口主要由讲汉语(福州话)的福州裔华族(87%)和当地土著组成,福州十邑乡亲的聚集,也让福州话成为当地的通行语言。

  “我自小上华文学校,老师教我们说的华文就是国语和福州话,当年我们一群小娃娃坐在课堂里,大声用福州话朗诵古诗的情形,我至今还铭记在心。”回忆起幼年的从学经历,老人眼中充满了留恋。他说,回到家里,亲人之间交谈也多用福州话,通过用家乡方言交流,毛文勤始终记着自己的“根”,这一切,都让他对福州话有很深的感情。

  1937年,中华全土弥漫着抗日战争的硝烟,9岁的毛文勤随着父母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从此定居国内。1949年,21岁的毛文勤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8军,参与了解放福州的战役。

  为弘扬方言

  耄耋之年再拾笔

  1951年,毛文勤参加了义序小学教师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闽侯执教。那之后,毛文勤先后在光明小学、关口小学、桐口小学等学校,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

  退休后,毛文勤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担任了荆溪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县退教协会计等职务,积极为社会贡献着余力。从事社会公益活动间隙,他还抽空参加了古典文学诗词提高班,努力加深自己的文化修养。

  一个偶然的机会,毛文勤从友人处得到一本《戚林八音》校注,喜爱福州话研究的他如获至宝,认真研读起来。在研究的过程中,毛文勤发现旧有的《戚林八音》在读音方面和现代福州话的读法有许多不契合之处,且收入的字数于今相比,显得颇为稀少。“国家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记载有汉字8105个,我以之为范围,以旧有的《戚林八音》为底本来增补,希望可以完善这本古老的福州话韵书,给后来人留下一些纪念吧。”提及自己的初衷,毛文勤如是说道。

  打定主意的毛文勤说干就干,自2014年初,他便开始了增补《戚林八音》的工作,前后达四年时间,毛文勤一共为《戚林八音》增补了近六千字,积累了好几本厚厚地初稿。“这几年,我一般都是以半休闲的状态来工作,把修订工作当做我的一种乐趣,并不以为苦!”当记者问及修订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时,毛文勤如是说道。他告诉记者,只要想到昔年在海外,长辈们在国外文化的侵蚀下,尚不忘教育子孙保持自己的方言文化,他心中就拥有无限的动力!

  希望福州话能

  一直传承下去

  交谈中,毛文勤老人说,自己看过一份统计,指出目前福州的少年儿童中,能流利说福州话的不到15%。由于精通福州方言者越来越少,福州一些闽剧剧本甚至只能请不懂福州方言的莆田人等外乡人创作,使闽剧的传承都受到影响。

  “那是我好几年以前看到的报道了,现在会说福州话的人也许更少了。”对福州话的传承问题,毛文勤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这种现实,在自己的家庭中就能够体现出来。“我的儿孙辈还能流利的说一口福州方言,曾孙辈的两个孩子,现在已经不会说福州话了!普通话当然很重要,不过方言的保护也不容忽视!”有鉴于此,在《戚林八音》增补完成后,毛文勤也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希望可以将该书付梓。

  可喜的是,毛文勤老人的期望也得到了县方志办等部门的响应,并表示将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尽量完成毛老的愿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好似一条滔滔长河,需要许多像毛老师这般的人一起努力,如涓涓细流汇聚起来,终将助推华夏文化凝成大海,走向更辉煌的天地。”县方志办主任陈东表示。

  小知识

  《戚林八音》,福州著名的地方韵书。该书为《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二部韵书的合订本。前书大约成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入闽抗倭之后,后书成于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书可能由戚继光的下属即著名福州学者陈第所编,后书为为康熙年间进士林碧山所编。二书的合订本由福州人晋安合刻于满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迄今已流传二百五十余年,是研究福州话音韵的重要作品。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林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