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闽侯产业转型升级交出完美“答卷”

http://www.mhnews.com.cn  2016-07-18 11:21:07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过去五年,闽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大步跨越。2015年,闽侯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8.59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县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连续6年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经济发展“十佳”称号。

  五年来,闽侯县先进制造业实现向园区加速集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一批传统产业“触电”转型,一批优质企业挂牌上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提档升级,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都市现代农业做大做优,橄榄、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休闲观光农业日益繁荣,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我们研发了世界最大工业级3D打印机及国内首台四柱导向3D建筑打印机,投用后可全自动打印出一栋三层别墅。”近日,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黄益霞告诉记者。

  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源机械,是国内机电液一体化压制成型装备领域唯一具有多门类、多规格产品体系的领军企业。公司曾创造多个“中国第一”,其中耐火材料全自动液压机仍保持着“中国唯一制造商”的优势。

  黄益霞介绍,近年来,公司在继续保持横向装备制造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始进军下游高端产品,如建筑模板等施工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量化材料汽车车身及零件。

  同样位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盛荣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综合船舶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从2012年投产至今,企业产量翻了三番。年初以来,产品销量增速尤其明显。”盛荣船舶总经理肖荣说,公司一方面积极引进德国等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结合市场实际,精心打造出多品种、多规格、多价位、个性化的“点菜式”船舶配套服务。

  当前,盛荣船舶已拥有自主研发的系列海水片冰机、船用配套电器、船用电磁无极调速装置三大主导产品,技术水准及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海源机械、盛荣船舶等企业只是我县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中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县正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迈向高端

  工业经济实力稳中有升

  作为闽侯主导产业的汽车工业近来捷报频传。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去年福建奔驰在保持原有产能基础上,投资14亿元引进低消耗、高性能的全新中高端MPV产品——VS20豪华多功能车型。该车型在今年4月份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东南汽车则以DX7为主打车型,今年一季度产销量喜人:生产汽车27692辆,增长64.3%;销量26904辆,增长53.7%;实现销售收入24.45亿元,增长148%。

  与此同时,一些高端制造业亦在闽侯大地崛起。

  5月18日,总投资9亿元的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特种铝合金项目投产,填补我国东南地区高精铝合金特材生产加工的空白,其生产的特种铝合金,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等重要和特殊领域。“高端铝材项目的附加值非常高。预计到2020年,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税8亿多元。”祥鑫董事长黄铁明说。

  落户于闽侯经济开发区的朗宇环保,是我省唯一的噪声治理专业企业,近年来承接我省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几乎所有的噪声处理单子;福建福特科光电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精密光学元件制造商,它生产的偏振光学元件、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等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客户包括ABB电工等著名企业。

  过去的五年,闽侯县工业加速向园区集聚,6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经济有了新突破。培育形成2个超百亿工业园区、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接近翻番。

  2015年,闽侯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06亿元,比增6.6%。其中,汽车、机电、建材、轻纺、工艺、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分别完成产值215亿元、177亿元、91亿元、87亿元、82亿元、75亿元。116项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龙头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新增麦特新铝业等规上企业14家。实施中澳科技、惠林机械等技改项目23项,东南DX7新车型全国上市,海源机械加快创新转型,东南公司成为全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此外,园区带动更有力,青口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实现产值333亿元、150亿元,中瑞铝业、瑞通电子、吾易光电等企业动工建设,森通动力、向阳坊食品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上街“海西园”初具规模,南屿“两园区”加快建设,久策气体等企业基本建成。

  产城融合发展

  引领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说起闽侯产业,人们通常先想到汽车和机电,如今,闽侯县积极承接福州新区产业分工和转移,大力引入旅游、商贸、物流、文创等第三产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祥谦镇,具有独特园林景观的林森公园项目已见雏形,周边总投资16亿元的隆恒凤港城综合体将建成青口投资区首个集星级酒店、精品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影城及住宅的大型综合体。在建的福州东南公路港物流园建成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30亿元。

  南通物流园已拉开大规模开发序幕,去年以来,蓝海物流、普洛斯物流等22个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海峡国际家居城(一期)、苏宁物流分拨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家居、家电建材等新兴批发市场逐步繁荣。

  与此同时,我县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入1.19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激发社会创造力。新建专家工作站2个,落实产学研项目6项,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动工建设。新增著名商标11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福特科光电等3家企业入选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在推进根雕等传统行业的“触电”转型过程中,涌现出上街创之源红木电商等一批创客空间,闽侯也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目前,电商平台已入驻红木供应商1500多家,发展分销商6000多个,预计今年平台交易额可突破5亿元。”创之源公司董事长吴星说。

  特色旅游影响扩大。闽越水镇、金水湖等旅游综合体加快推进,孔元村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日益完善,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南屿、荆溪、白沙等乡镇观光休闲旅游持续升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亿元,比增14%。

  做大做强做优

  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县都市现代农业走上了特色化、品牌化、设施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培育形成63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015年,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0亿元,比增4.3%,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3亿元,比增7.5%。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蔬菜基地1000亩,新增“三品”认证企业38家,雪峰高山茶获得第十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5年国际食品博览会两项金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橄榄)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验收。加快推进白沙省级、大湖市级农民创业园建设,新培育朝阳农场等7家示范点。

  (记者 侯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