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7名老人建陵园 只为英烈笑九泉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6-09 08:57:2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老人在烈士墓碑前缅怀先烈。 吴国棋 摄

  6月3日上午,上街镇沙堤村夕烟烈士陵园正式落成。倡导组建陵园的是该村的7名老人,他们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当年解放军的无尽感激、怀念和敬畏之情。如今,他们还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查询到当年牺牲官兵的相关信息,为英烈刻碑留名,供后人瞻仰。

  曾埋葬80余名烈士

  却仅存10块墓碑

  夕烟烈士陵园位于沙堤村夕烟山南麓。6月4日,记者在陵园看到,陵园用围墙围起,占地70平方米左右。陵园门口的大石上,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将军题写的“肃穆”2个行书大字格外醒目,陵园门口还有一副楹联:壮志凌云昭日月,新天焕彩慰英灵。陵园内仅存的10座烈士石墓碑排列整齐,墓碑石刻已重新用红漆描摹。

  今年73岁的沙堤村村民赵善庆是陵园建设倡导者。据赵善庆回忆,华东野战部队南下解放福州时,一个随军的战地医院进驻村里,重伤员则安置在夕烟山下的祠堂内。几十位不治而献身的伤病员则就地埋葬于现陵园及其周边,医院及民众则为每位牺牲的战士进行棺木安葬。

  今年83岁的村民赵福祥老人,当时与八九个村民一道,专门负责将牺牲官兵的遗体掩埋在夕烟山上。“最多时候,一个晚上埋了5个人,两三年时间里,我亲手掩埋了七八十人,这些官兵级别最高的是副师长,也有连长、排长和战士。”赵福祥说,“当时,山上还插着不少用木块制作的简易墓碑和石碑,碑文上还写着牺牲官兵的姓名、职务、籍贯等相关信息,如今这些墓碑遗失或损坏严重,整座山头仅存10块烈士墓碑。”

  为报“一饭之恩”

  7名老人奔走建起陵园

  赵善庆共有兄弟姐妹6人,由于孩子多,家里经常揭不开锅。赵善庆说,那时野战医院设在村里,加上伤病员,规模长期保持100多人。有一次,正值午饭时间,他跑到医院玩,医护人员看着眼馋的赵善庆,便把饭团、锅巴省下来给他充饥。赵善庆舍不得吃,便拿回家分给兄弟姐妹一起吃。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经常去医院,医护人员、炊事员和好得差不多的伤病员,都会给我锅巴和饭团,有时候一次可以提一小篮子回家。要是没有他们给吃的,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现在!”说起这些,老人充满感激之情。

  赵善庆说,由于当时医疗设备不够先进,受伤官兵不少因伤势严重或者错过抢救时间而牺牲,就地安葬在村里的夕烟山上。“当时埋在夕烟山上的烈士,共有80余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墓碑东倒西歪地竖在杂草丛中,遗失或损坏严重,整座山头仅存10块烈士墓碑,其他烈士墓已无法找到。赵善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痛地说:“这些官兵为解放福州牺牲了,我们不能忘记!看到他们现在躺在杂草中,有的连名字也没有,我真是过意不去啊!再不给他们建个集中的陵园供后人瞻仰,以后更难找了!”

  于是,去年开始,赵善庆、赵剑雄、赵永春等7名老人一起奔走于市区、县政府、县民政局和上街镇政府,希望得到上级部门帮助,在山上建一个烈士陵园,以告慰先烈英灵。

  经过一番努力,上街镇党委拨款11万元用于建设烈士陵园。今年2月,陵园动建,7位老人还专门成立了理事会,与施工人员一道在工地上帮忙。他们将山上仅存的10座烈士坟墓和烈士遗骸移至陵园内进行集中安放和保护,并将墓碑石刻重新用红漆描摹。6月3日,烈士陵园终于落成。

  有生之年 想为英烈刻碑留名

  “许多牺牲官兵连个名字也没有,至少应该给他们留个名字让后人悼念吧!”陵园建设过程中,赵善庆、赵永春等人曾先后奔走于有关部门,希望能查询到当年牺牲官兵的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刻碑,供后人瞻仰,然而却查无所获。

  对此,记者来到上街镇社会事务办,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没有相关资料。而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黄音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烈士的资料由其籍贯所在地掌握,县里并没有相关信息,更不了解这个野战医院属于哪支部队。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是当年这个野战医院的知情者,或者知悉当年在沙堤村牺牲官兵的相关信息,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2077110与我们取得联系,完成几位老人为烈士刻碑留名的心愿。

  (闽侯乡音社  记者 吴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