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委员有话说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1-10 09:32:23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核心提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数千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尊老爱幼是保证家庭和睦幸福的保障,和睦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心系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就农村老年教育、关爱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新风尚。

  别让农村老年人

  晚年生活感到孤独

  【调查】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

  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万人。有相当多的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成了农村中的一股弱势群体,他们的晚年生活显得十分孤独,扎堆聊天、串门,打麻将、玩扑克、看电视成了他们普遍的休闲方式,精神生活贫乏。

  此外,受根深蒂固的旧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在农村开展各种老年人健身运动、精神文化活动有偏见,他们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赡养的层面,对父母的精神生活并不关注,更不关注老年教育,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么回事,个别子女甚至反对父母上老年学校。

  【献策】积极发展农村老年教育

  政协委员黄丹红建议,各乡镇应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积极健全乡镇老年学校,促进村级老年学校的发展,力争全县90%以上村居成立老年学校,全县要有15%以上的老年人能够参加老年学校的学习和锻炼,造福农村老人。

  各级财政应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同时加强宣传,多渠道筹措资金,倡导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农村老年教育,争取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支持。

  农村老年学校的师资可以就地取材,聘请离退休医生、体育教师,向老年人中推广保健知识和养生健身知识。各乡镇、村老年学校应给予教师适当的报酬。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得到解决。如各村委会或是社区会议室、老人活动室都可以作为培训班场所。有条件的乡镇还可在各村间轮流教学,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受益。

  关爱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

  【调查】我县有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635人

  为推动我县儿童工作全面发展,2013年11月初,县政协参加单位县妇联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的农村低保家庭孩子和孤儿进行了摸底调查。

  根据调查摸底,我县14个乡镇(街道)中共有14岁以下低保家庭孩子和孤儿635人。其中,男孩326人,女孩309人;孤儿49人,低保家庭孩子586人(包含父母一方已经死亡,另一方改嫁或离家的孩子;或父母在押服刑的孩子)。他们中有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生活的,有跟着叔伯生活的,有个别是姐弟相依为命的,有跟着堂兄或姑妈等亲戚生活的,也有是跟着父亲或母亲过单亲生活的。

  这些农村低保家庭孩子和孤儿主要集中在山区或平原区的偏远村庄,他们普遍存在着生活困难、文化失教、亲情失缺、行为失控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并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献策】注重思想上的帮扶与关爱

  政协委员杨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重视特殊困难家庭孩子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使救助工作从自发的公益活动变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长期职责和自觉行为,努力营造关爱农村低保家庭孩子和孤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心队伍在不断壮大。建立受助平台的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还应更新观念,建立规范的结对模式,并宣传、动员资助者在肯花钱的基础上,花点时间、花点爱心,积极参与用“爱”帮扶的模式,提升帮扶质量。

  此外,杨芬委员还建议形成科级干部与农村低保家庭孩子和孤儿结对的帮扶模式。“当前我县开展的‘四个万家’、‘百千万、心连心’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建议全县700多名科级干部,在挂钩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增加与农村低保家庭孩子或孤儿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卡,互留联系电话,结对跟踪至18周岁。条件许可或建立了感情的,可以在自愿的情况下继续结对。新增的人员采取适时动态补充结对的形式。”

  (闽侯乡音社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