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这本村志讲述悠悠千载历史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9-16 09:48:09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闽侯新闻网讯 村名的由来是什么?村里有哪些名人古迹?又有哪些民间传说……最近,随着荆溪镇关口村志的出炉,这些疑问一一被破解。村志不仅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更承载了一个“看得见的乡愁”。近日,记者采访了《关口村志》的 编撰者王美藩,了解这本村志承载的厚重的历史。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提供了修志的“土壤”

  荆溪镇关口村的建置,可以追溯到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吴国在候官开辟水上运输,设置典船校尉专掌监督,同时在十镜山村脚下设置官家纳税口岸,此地遂被呼为“官口”,久而久之,得名“关口”。

  关口村位处闽江北岸,历来是候官的繁华之所。可惜到了满清末年,鸦片泛滥横行,加之兵连祸结,关口村逐渐败落。当时甚至有 “好女莫嫁关口村,铁打肩头都会酸” 的民谣流传。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关口村重视农林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举摘掉了“穷村”的帽子。改革开放后,众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回乡投资兴业。他们慷慨解囊,建设了自来水工程、华侨学校等一系列社会公益,使关口的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发展。

  2006年后,随着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关口村迎来了飞跃式的进步,原先传统的农业生产被现代农工商形式所取代,关口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关口人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由此萌生了修村志的想法。“关口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应该要修一部属于自己的文典,以流传予子孙后代。”关口村志编撰委员会主编、退休干部王美藩说。

  跋涉千家 三易其稿

  历时一年半付梓刊行

  2017年6月,关口村“两委”和老人会决意编撰《关口村志》,由王美藩物色、挑选了解村情的人组成编委会,为了搜集资料,理清村庄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过程,找回流传民间的史料和典故,编委会的成员们几乎踏遍了关口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查遍了村中的各家族谱及相关材料。

  在取材过程中,王美藩探访了居住在关口村的抗战老兵鲁杰华,这位老兵祖籍湖南益阳,今年以94岁的高龄去世。他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用生命保卫了国家,之后他辗转定居关口村,从不与人说起当年的经历。直到2015年国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获得了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金质奖章两枚才逐渐为人所知。“英雄往往隐于民间,如鲁杰华一样有很多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记忆,要是不搜集、记录下来,就会满满被淡忘而消失,这对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损失。”王美藩感慨地说。他还谈到了另一位已经过世的、名叫王以绥的老人,他是关口村的盘诗高手,盘诗是当地一种以山歌对唱的娱乐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感情,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此盘诗高手多是了解村情、村史的“活字典”。“我们找到王老的时候,他已经卧病在床,耳朵还听不清楚声音,大家只能在访谈中用文字和他交流,才得以从他的叙述中得到很多珍贵的资料。”王美藩说。

  记者了解到,《关口村志》已经于今年初付梓刊行,它是荆溪镇第一部村志,共分14章,篇幅超过13万字,采用章、节、目结构形成。它的编辑出版是关口村的文教事业进步的象征,也是我县文化发展的一道缩影。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