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哉,五虎山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8-29 10:59:5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小生活在乌龙江北岸的螺洲江边,人生认识的第一座山,就是五虎山。
小时候,常坐在洲头店前闽侯印刷厂(现在的天后宫)门前的大榕树下,或江墘头的石板上,脚下是奔流不息的乌龙江,呆呆地望着南岸,那是山形奇特、雄伟巍峨的五虎山。
明代王应山的《闽都记》这么描述有福之州的人文地理:“三峰峙于域中,三绝标于户外。甘果方几,莲花现瑞。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所都耶。逢兵不乱,逢饥不荒。沙合路通河口,海滨邹鲁,而自古记之。”
这里的“甘果方几”,就是被唐玄宗赐名甘果山的五虎山,因为山顶平坦无峰,像方形案几,故又称方山。
五虎山老有名了
五虎山,在闽侯县尚干镇。五座山峰巍峨耸立,形似五虎盘踞,又名虎头山。雄姿挺拔,风光秀丽,吸引历代文人雅士登攀观赏,至今留有许多文物古迹。
五虎山从北至南排列,第一虎,又叫小虎,海拔500多米,地处祥谦镇肖家道村,紧接南通镇文山,福莆驿道从山麓经过。第二虎,又叫大虎。第三虎,因岩石裸露,叫白面虎。第四虎,叫岐尾虎。岐尾虎的山腰是祥谦镇五灵岩林果场,五灵岩寺和葛藤洞都在山中。四虎并列雄踞北望。只有第五虎,虎头向南,也叫回头虎。第五虎的南面支脉形若斗底,当地人称为“小方山”或“里方山”,位于祥谦镇山后村,旁有方山峡,曾是闽县七里乡通往侯官县东厝的古道。
五虎山距福州城区中心35公里,是福州第四大山,屹立东南,案山巍然。山的方围,从西北祥谦镇肖家道村起,绕经门口渡头村、琯前村,至澜澄村止。脉延永泰、福清、长乐,横隔祥谦、南通两乡,是古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五虎山北面临淘江,再北,就是乌龙江。居高远眺,深情直视省城。
而从省城南望,天际线上,五虎山无处不在。不论你在八一七路还是五一路、六一路、长乐路、连江路,望去大道南端,总有独特的五虎山雄姿让你眼前一亮。
五虎山景区有许多景点,包括五灵岩寺、方山寺、摩崖石刻、朱熹隐居处、古道等。山上还有百亩露芽名茶、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014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闽侯县设立“福建五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峡如门,形势险要。元末陈友定曾派兵驻守这里,至今寨门遗址还在。隘谷以内平畴一片,岩洞清幽,水声潺潺,附近有灵璧岩、鲤鱼石等胜景。五虎山支脉有百六峰,自西向东绵亘,起伏蜿蜒于清廉里、灵岫里和永庆里,终脉为塔林山。
案山自古非凡响
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环抱。东鼓山,西旗山,南五虎山,北莲花峰。民间谚语有“一旗(旗山)、二鼓(鼓山)、三高(高盖山)、四虎(五虎山)”的说法。用堪舆家言,方山形如横几,左右兼有旗、鼓相应,品列三峰,应发大富大贵。或说,五虎山是福州城的案山。以越王山的故城,坐北朝南,沿城市中轴线南向,九仙山、道山左右朝山,吉祥山、大庙山、烟台山、高盖山、五虎山、台湾山脉……一案高过一案,一案远接一案,步步登高,越走越宽广。地理形胜,妙不可言。
如果从高空俯视,拿卫星图看福州,会发现,五虎山的空间位置非常特别和重要。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开篇是从越王山的冶城写起的。从那时的冶城一路走来,历经官宦聚居的三坊七巷、商贾云集的上下杭、西洋风情的烟台山,城市越来越大,但城市的中心不变,只是延长线不断延伸。若站在屏山镇海楼上,凭栏眺望,八一七路如康庄大道,越过五虎山,直通远方太平洋。
所谓案山,总以美好为吉,若一重高似一重者,为大吉;朝山若如旗、如鼓者,吉祥如意,必然焕发人文。有福之州,得天独厚。
不知是否巧合,龙威虎猛的五虎山,确实文韵儒雅。宋时,理学大师朱熹避伪学游闽,就曾到五虎山,筑吟翠山楼于下卓,留有诗篇《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至今石崖犹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题刻。朱熹跟辅翼村的黄孔光时常来往,共同促进当地兴学,乡里办了凤山书院,附近还办了义山书院、芒山书院、淘江书院、陶南书院等。
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在淘江书院奎光阁成立的闽侯百六峰诗社,薪火相传至今,寿已207岁。明代这里有茶峰诗社,宋朝有花溪吟社。林则徐、陈宝琛、沈葆桢、林纾等人都是百六峰诗社的联谊诗友,常在一起吟诗酬唱。
古人对案山颇为敬畏。在福州,有“三狮朝五虎”的俗语。传说闽王王审知之孙王昶,害怕五虎山的五虎危及自己,就叫人雕了3尊大石狮立于鼓楼双门前,面朝南方,想用石狮来镇对面的五虎。宋时鼓楼被改为双门楼,宋《三山志》载:“嘉祐八年,元给事绛更为双门”。后来拆双门楼时,把石狮移到鼓楼前。后因拓建马路而拆鼓楼,石狮又被搬到南门兜,据说后来被埋入地下。
天风海涛出五虎
古代,福州曾经是水世界。《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五千年前昙石山人临海听涛,千百年来福州人民闯海弄潮。
福州自古就是闽都,福州古城“越王城”亦是处“大泽中”,四面皆水,为大海湾。“海者,闽人之田也”。《闽都记》:“其形胜,环山沃野,派江吻海,为东南大都会云。”
派江。闽江水在淮安派为乌龙江、白龙江,穿城而过,与城中纵横交错的内河和湖泊形成了福州“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城市格局。水,赋予了这座古老的城市灵性与活力。
吻海。福州是我国海洋文化发祥地之一,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基础。全市海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拥有岛屿447个,陆地岸线长800公里,尤其是可建设港口的岸线长、航道深、不冻不淤、风浪小,是优良港口。
闽江口的闽安古镇,是马尾亭江镇的一个村,历史上是军事重镇。距福州城区东南21公里,为省会咽喉,取“安镇闽疆”的意思,有“省城第一门户”之称,曾是戚继光抗倭基地和郑成功抗清根据地。
在闽江入海之处,有五虎礁镇守,与案山五虎山遥相呼应。五虎礁是“五虎守门”,又称“五虎门”。福州是著名侨乡,历史上多少乡亲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谋生创业。五虎礁是他们留在故乡的最后一瞥。而他们海外艰辛创业,无论功成名就与否,踏上返乡之路,又会把乡愁牢牢系在五虎礁上。
福州人是世界和中华海洋之子,江海交汇的人文精神和陆海交融的文化基因,使福州人具有大山的脊梁和坚毅,富有大海的胸怀和厚德。
五虎山拥江望海,将在大福州历史性城市发展大格局中“起承转合”,生机勃勃……
(福州日报 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