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3-29 09:03:35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DSC_0506.jpg

  闽侯新闻网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我县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视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等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力图在全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在可预计的未来,随着我县持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的初具规模,生态的改善与经济发展将实现良性互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指示,把闽侯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绿化闽侯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株株火力楠和杉木形成的混交造林矗立在山道两侧,郁郁葱葱的树木伴随着鸟语花香,身处其间,让人心旷神怡,时刻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愉悦。这是3月26日记者在荆溪镇仁洲村采访当地“人工造林”项目的真实体会。

  “仁洲村的‘人工造林’项目始于上个世纪,当时这片土地基本都是荒山,县林业局就和村里签订协议,扶持指导他们对荒山进行绿化。”县林业局绿化办主任陈其榕说。他告诉记者,历年来,仁洲村的“人工造林”项目共在近1000亩土地上广泛种植火力楠、杉木等物种,并将之混杂种植。“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大于杉木纯林近一半,且能改善立地条件,抑制杉木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林木的抗寒冷,抗高温,抗风等能力,并能抑制森林火灾,具有隔离火灾蔓延等生态作用,是经济、生态效益兼得的混交形式。”提到当地人工林打造模式的好处,陈其榕滔滔不绝地介绍道。

  陈其榕说,我县的“人工造林”项目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遍布于全县大大小小的乡镇,每年造林近万亩,得惠于该政策的推广,我县到2011年基本在全县范围内消灭了荒山。“2011年后,我们的工作就从‘山上造林’转变为山下景观绿化提升改造、四绿工程建设、高速沿线景观绿化打造等。”陈其榕如是说。

  在各级林业部门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我县林地保有量14.483万公顷,居全市第一;森林覆盖率为57.6%,居全市第二;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省级森林县城等称号,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初核。“2019年全县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任务47155亩,其中,植树造林6155亩、森林抚育210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为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今年我们还开展了“村植千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在三年间,每年安排63个村,每个村种植1000棵树木,到2021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绿化的全面提升。”陈其榕说道。

  修复遭破坏地表

  让“山水江城”生态宜居

  去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我县按照“境内全流域整体规划、系统保护、上下联动、要素协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关键突破、持续共享”的原则,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及农地生态功能提升等重点工程,提升我县闽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

  在竹岐乡恒大山水城地产项目,记者看到,位于闽江侧的山体护坡上,既有“大树”,也有“小草”,还能看到不少绿油油的爬藤类植物,整个山体被美丽的植树“守护”着,显得很有层次感(如图)。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裸露的山体,存在水土流失的忧虑和可能山体滑坡的危险。

  “这片被破坏的地表共计30亩,原本长满青草和各类树木,后来因为项目建设施工导致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存在水土流失,从而破坏闽江生态环境的威胁。”陈其榕介绍道。2018年,借着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的“东风”,县林业、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将恒大山水城裸露山体的复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在我们的指导下,恒大项目方也主动配合,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资金,购买了灌木和草木等植物对受损山体进行修复、补植。”

  2018年底整个整治基本完成,如今在春风的吹拂下,种下的植物已基本成活,当地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风险被消弭于无形。“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今年我县各职能部门还将总结竹岐恒大山水城地产项目复绿工程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统筹起来,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让‘山水江城、生态闽侯’更加生态宜居。”陈其榕表示道。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