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片区文化联盟”
http://www.mhnews.com.cn 2017-05-03 15:51:08 来源:闽侯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我县自2015年9月全面启动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先后出台《闽侯县乡镇(街道)基层文化场所建设开放管理及活动开展指导办法》等文件,全力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我县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闽侯乡音报就相关突出成果按照“片区文化联盟”的形式予以选登。
小箬乡“四知”文化
闽侯县小箬乡福田村古称“温田”,意为“福弥良田”和“温润心田”。1800年前,东汉太尉杨震暮夜辞金,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佳话,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廉吏”,“四知”文化村的建设充分体现我县重视廉政文化的传播。
大湖乡雪峰崇圣禅寺
大湖乡雪峰崇圣禅寺建于唐代咸通年间,有“南方第一刹”之称,是禅宗云门、法眼两派的发源地,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祖像,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中的义存和尚塔是开山祖师义存的肉身塔,由闽王王审知特遣使到江西瑞迹山选取石材建造,塔呈圆钟形,塔下为圹室,内有铭与序,皆为义存祖师自撰,王审知刻石。
闽都民俗园
闽都民俗园位于县城新区,是一座体现福州地区古代、近代耕读习俗为主的开放性主题文化公园,园区由生产园、生活园、教育园和仿古商业街等组成,是集休闲旅游、感悟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工程。
县博物馆
县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为全国第一家县级博物馆,截止目前,馆藏文物四千多件。
市民广场
县城市民文化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活动场所,改善了周边区域的环境和提高地块品质。
县图书馆
县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37.2万多册,全县农家书屋藏书30.6万多册(乡镇、村),全周免费开放时间达到60小时以上,提供书籍的借阅、举办阅读交流、辅导,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倡导快乐读书。
县文化馆
县文化馆是一个集办公、培训、演出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中心。近年来,县文化馆不断拓展思路,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层面、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设有舞蹈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学院大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积极参与“艺术扶贫”工作,同时主动融入海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广泛开展海内外艺术交流活动。
白沙镇井下村
井下村是白沙镇革命老区基点村。抗战时期,它是当地地下游击队、地下联络员所在地。在六七十年代,这里曾是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地点,因而留下许多当年知青劳动生活过的痕迹。在这里,有一栋栋用黄泥筑起来的土墙房子,每个土墙房子的外墙上都刷着知青那个年代毛主席的语录、诗词等各种标语,在井下村村内的知青博物馆,陈设有近上千件知青当时的生活用品,这些“藏品”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的向民众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岁月”。
白沙镇远济桥
白沙镇远济桥,又名“石陌桥”,是古时福州通往京师的必经之路,全长23米,宽5米,桥梁飞架于溪涧之上,头尾分落在两岸岩石之上,桥身与涧底水面的垂直距离约为20米。琼楼高悬,山瀑飞泻,蔚为奇观。远济桥的建成,体现了民众团结一心的优秀品质。另外,近年来,县政府加强了对廊桥保护工作,投入资金对我县坑坪桥、远济桥等17座廊桥进行修缮,也充分体现了我县对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林白水烈士陵园
1985年5月动工兴建,1986年8月竣工落成。陵园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纪念碑、少谷亭、宗素亭、纪念堂和陵墓。林白水(1874-1926) 被誉为报界先驱。该烈士陵园是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缅怀先烈的场所。
青口文体中心
青口文体中心项目建有综合馆、游泳馆、室外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等,体育馆外形如同两个巨大的车轮并驾齐驱,外墙、外立面工艺跟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游泳馆相同,有福州“水立方”之称。
五虎山
位于祥谦镇西部,是旧时闽县、侯官县的天然界线。五虎山被称为福州最威风的山,其最大的自然景观,就是五座主峰巍峨高耸,形似五虎盘踞,俯瞰五虎平原和乌龙江面,故名五虎山。
林祥谦烈士陵园
位于324国道旁的枕峰山上,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1961年,为了纪念林祥谦烈士,党和政府在其故乡枕峰山上修建了这座陵园,烈士的遗骨便永久地迁葬在这里。祥谦英名也被这座乡镇沿用至今,永远地铭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