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闽侯新闻网 >> 权威媒体看闽侯 >> 正文

我们是非遗小小传承人

http://www.mhnews.com.cn  2019-07-01 16:03:40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伴随一声锣响,非遗传承课堂开课!

  昨晚,“我爱非遗·暑期第一课”闽侯非遗传承课堂在闽都民俗园举行。此次活动由闽侯县政府主办,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闽侯县文化馆、闽侯县博物馆、福州日报承办,通过非遗拜师礼、微课堂、课间操及非遗项目展演等,带领现场群众走近非遗,关注文化。

我们是非遗小小传承人

  闽侯非遗传承课堂开课。

我们是非遗小小传承人

  孩子们学习咏春拳。

  传承 150名小小传承人集体拜师

  150名小小传承人呈上拜师帖后,向台上的十余位非遗传承人深深三鞠躬。

  一场仪式感十足的拜师礼后,扇面临摹、剪纸教学、闽剧脸谱涂绘等非遗课堂正式开课。

  “这叫惊堂木,拍一声,就是告诉观众你们要开始讲故事了,请他们安静。”在舞台左侧的评话讲堂,传承人魏江丽讲解评话表演道具的使用方法。“把扳指套在大拇指上,轻轻靠近铙钹,用竹筷一敲,铙钹的边缘与扳指震动,发出嗡嗡的响声。”她手把手教导,小小传承人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

  舞台的另一边,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喜娘三姐妹陈夏玉、陈秀珍、陈秀兰一边将“新人”引进门,一边唱诗喝彩:“鞭炮声声幸福长,家有贤人众人夸,遍地长出幸福花……”跟着三姐妹的节奏,在场的小小传承人一起为“新人”叫好。

  “来了才知道,原来闽侯有这么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小朋友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希望趁着这次机会,让他们多多见识一下。”林女士昨日带着四年级的女儿来学习咏春拳。她表示,如果孩子有兴趣,会让孩子继续学习,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创新 福州首套非遗课间操亮相

  “一二三四,大家一起来……”当晚,福州首套非遗课间操——“非遗这么潮”正式亮相。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小传承人跟随节拍舞动跳跃,瞬间点燃现场。

  这套非遗课间操以闽侯青口舞狮、南少林咏春拳、线面手工制作技艺为参考创作,旨在以新颖的形式让参与者在健身的同时充分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听说要将我们咏春拳术融入非遗课间操,我们马上配合舞蹈老师一起设计了几套动作。”来自闽侯青口的南少林咏春拳术非遗传承人张数栋告诉记者,非遗课间操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创新项目,让闽侯非遗在孩子和大人们的“跃动”中“活”起来。

  欣赏非遗表演、学习非遗技艺之余,一系列“国潮”范十足的跨界定制文创单品也在当晚首度亮相。据介绍,这些文创形象由闽侯县博物馆联合福州日报原创,通过将其融入手机壳、冰箱贴、笔记本、填色书签等日常用品中,让闽侯非遗更加可感可赏。

  “传承非遗要融入生活,结合当代的审美和节奏创新发展,让非遗‘潮’起来,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闽侯县文化馆副馆长卢克锋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中,非遗与文创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让闽侯非遗及博物馆文化不仅能够“活”起来,还能“火”起来。发展非遗活动常年不断

  闽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拥有2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和24项县级非遗项目,涵盖技艺类、表演类、民俗类等,门类十分丰富。

  “趁着孩子们刚放暑假,我们开启非遗传承课堂,教授非遗技艺,说好非遗故事,唤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投身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在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林升看来,下一代力量的接续十分重要,是赋予非遗新活力的关键之一。

  林升介绍,近年来,闽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越发重视,在做好非遗名录收集工作,严格筛选和征集非遗项目的同时,致力于开辟非遗宣传平台,促进非遗保护经验的交流与非遗魅力的传播。

  为了让这些非遗技艺为更多人所知,今年,闽侯以非遗日、博物馆日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6月8日非遗日,闽侯县就通过非遗展演、非遗体验式互动、“状元巡街”等一系列传承闽都文脉的文化活动,为市民呈现文化大餐。“为响应中央‘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传承人上讲台,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我们还将持续开展各类非遗课堂教学、闽侯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类以及传统表演类项目展演活动。”卢克锋说。【活动预告】

  非遗传承课堂暑期等你来

  今年7月~8月,闽侯在县非遗展示馆和民俗园戏苑举办非遗暑期传承课堂。

  暑期传承课堂面向全市,每周末招募20名学生,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教授传统竹编手工技艺、扇面艺术、闽侯木雕技艺等非遗文化。

  此外,今年7月~12月,闽侯还将持续开展非遗项目展演,展演内容包括木根雕手工制作技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竹编手工技艺等。

  (福州日报 记者 蒋雅琛 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