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六锦村造福搬迁工程惠及88户村民
http://www.mhnews.com.cn 2014-03-26 10:27:2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两天,趁着晴好天气,闽侯县大湖乡六锦村的第二批造福搬迁村民正组织施工队加紧施工建房,以便早日从偏远的山区搬入新家。
昨天,记者驱车近3小时来到这里,感受造福搬迁惠民政策给这个山区畲族村带来的新变化。
喜迁新居:告别土木屋,住进小洋房
走进村民林杯春家里,如同进了豪华别墅。10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地板上贴着瓷砖,大彩电、真皮沙发、水晶吊灯等现代化家具和家用电器,算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
“要不是造福搬迁工程,我哪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再说,以前在山里头有钱也没地方盖啊!”林杯春欣喜地说。
老林原来住在距新房7.5公里外的北洋自然村,老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土木结构房屋,低矮潮湿。由于住在山上,通往山下的路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到村部只能靠步行。从村部将化肥挑到家里,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老林的儿子上小学时,只好在村部旁边的六锦小学寄宿。
2008年上半年,六锦村开始实施造福搬迁工程计划,10个自然村村民分批从偏远山区搬到村部所在地。作为第一批搬迁户,老林在村里统一规划的地块上筹资建起2层楼房,2009年8月搬入新居。这两年,他一边住一边继续筹钱,在去年底完成了装修。
村民林立勇则是第二批造福搬迁工程村民,一家9口人共拿到了5.4万元补助金。记者昨天在他家二楼看到,他正忙着拉电线。
走在村里,规划整齐的砖混结构房屋一字排开,第一批27户村民的房屋装修基本完成,大家都在墙上贴了洁白的瓷砖。村主任林立群介绍,目前全村两批88户381人完成了搬迁,住进了新房。今年村里将组织第三批村民搬迁,预计安置村民39户100人。
完善设施:村口建公园,小路变大道
新房建起来,村民住进来。村两委也加快民生项目建设,逐步改善基础设施,让造福搬迁村民乐享惠民政策带来的便利。
在村口,村中心公园正加紧建设。一台大型钩机挥动着长臂,在村部旁的空地上平整土地,五六名工人在空地边种植桂树。“有了这个公园,可以解决以往10个自然村因各自分散,没有地方集中开展文化活动的不足了!”村支书雷小花介绍,为了改善村里的文化设施,省、市、县共拨款42万元建设村中心公园。公园占地5亩,去年11月动工,将建设篮球场和健身场地,预计5月1日前完工。
此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快马加鞭。村里计划投资50万元,对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和水泥硬化,目前已完成投招标,1个月内可以完成施工;边洋至下濑自然村一段5.5公里长、3米宽的机耕路将拓宽至3.5米宽,并铺设水泥,目前工程量已完成近一半。
据统计,造福搬迁工程实施以来,村里先后投入900余万元,实现村道水泥硬化26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上水泥路”的目标;完成了官山、汶溪、岭下自然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以及垃圾填埋场建设、汶溪坝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投资25万元,在汶溪和官山2个自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实现了村庄的绿化、美化和亮化。
发展经济:种植生态林,家家有“银行”
53岁的村民雷兴德这两天正忙着到山上看树苗的成活情况。“虽然不要钱,但种下了,就得打理好,那可是我们家的‘银行’呢!”他向记者卖了个关子。
原来,从2月至3月中旬,得知闽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树种,老雷便来到白沙苗圃站,拉回几万株杉树、松树苗,请人种了50亩。
“种这么多?”记者吃惊地问道。雷兴德乐呵呵地说:“我去年就已种了四五十亩树苗。我们村山地多,正好利用这个优势发展生态林业。我种的这些苗15年后就可以收成了,相当于开了一个‘绿色银行’!”
在六锦村,开“绿色银行”的可不止老雷一人。六锦村共有山林地5.7万亩,全村330户1005人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山林地里种树,近5年来共植树造林1.5万亩。
村两委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毛竹种植和复垦,现已开发毛竹6000亩,每年产生经济效益180万元。目前,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造福搬迁工程前的3100元提高至5100元。
六锦村的发展变化,是闽侯县实施造福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记者昨天从闽侯县委农办获悉,1994年以来,闽侯县加大造福搬迁扶持力度,补助标准从最早的每人300元增加到2013年的每人6000元。至2013年底,全县共搬迁2634户12270人,总补助3899万元。同时,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465万元,有效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人口有效集聚。
今年,闽侯又出台相关政策,把造福搬迁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7500元(其中省级补助3000元/人、市级补助1500元/人、县级补助3000元/人),预计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370万元。
(记者 陈长钳 张铁国 通讯员 陈宗兴 张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