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百年沃土 赋能学生成才

内容更新时间:2023-02-24 10:06:59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是闽侯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闽侯一中)办学121年以来始终坚守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勤勉的教师、卓越的学生,铸就了这所学校121年的光辉成就。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闽侯一中,倾听这所百年老校的故事。

建校百年 深耕学生成长沃土

    闽江之畔、昙石山麓,受昙石山文化浸润的闽侯一中静静矗立着。闽侯一中源自福州的三牧坊,始于1902年的“全闽大学堂”,具有百余年建校历史,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

    “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是闽侯一中建校百余年形成的办学理念,也是闽侯一中的育人宗旨。“闽侯一中整个教师队伍在此理念之上,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仅要成为传授学生知识的导师,还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导师,让学生在闽侯一中的3年学习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较高的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闽侯一中校长陈煌说。

    在育人宗旨的引领下,闽侯一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紧抓住侯官文化、昙石山文化等闽侯深厚历史底蕴,毗邻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等地域优势特点,逐步形成了“人文奠基,科技见长”的办学特色,这在学生所开展的一系列社团活动中都能得以体现。“学校既拥有鸿雁之声广播站、瀛洲文学社、模拟联合国等充满人文气息的社团,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赛、航模工作室、电脑机器人社团等科技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陈煌说。

“1358”工程  持续建强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根基,闽侯一中百余年来涌现的一批批优秀教育者都是这所学校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是他们对教育的勤耕不辍,让闽侯一中始终走在闽侯教育的前沿。

    “对于师资的培养,学校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大力实施‘1358’工程便是举措之一。”陈煌介绍,“1358”工程即培养引导老师参加工作1年后胜任学科教学,3年后独立承担教学,5年后引领本学科发展,8年后成为市县骨干教师。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学习交流活动,持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目前,闽侯一中教师团队呈现出金字塔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147人、中高级教师1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是闽侯县高中学科配备最齐、实力最强的教师队伍。学校还先后获得“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国家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航空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等20余项荣誉称号。

    此外,记者了解到,陈煌在担任校长职务的同时,还坚持一线教学。对此,陈煌表示:“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只有深入一线教学,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掌握课改的最新要求,才能更好谋划校园整体发展。”

以爱为“灯”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闽侯一中百余年的发展,得益于历任校长的领航,更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江巧清便是其中一员。江巧清已在闽侯一中任教语文学科20年,是福州市骨干教师、闽侯县学科带头人,曾获评福州市十佳校园阅读引路人、福州市优秀教学能手、福州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所带的班级还曾获省文明班级荣誉称号,受到众多学生的爱戴。

    “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够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做学生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我致力于打造有料、有趣、有情的课堂。在教授课本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诗文朗诵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侯官文化等融入到课堂内容中,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涵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从侯官名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成自我学习的内驱力、实践力,最终找到个体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江巧清说。

    回望百年建校史,砥砺奋进新征程。“闽侯一中将在现有‘省一级达标校’的基础上,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成为省内一所知名的高中学校。为此,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之下,启动了校园南扩项目,规划新建科技中心、体育中心、综合楼、学生宿舍等,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同时围绕‘崇德、笃志、博学、力行’八字校训,计划构建四大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品质,确保学生德育品质、学习品质、发展品质、成才品质得到全面提升。”陈煌说。

    一所优秀的学校,就是一座文明与智慧的殿堂。如今,历经双甲子沉淀的闽侯一中,正站在新的起点,再次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