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万物“耕”新 亮上央视

内容更新时间:2023-02-17 09:53:59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2月13日,南通春耕场景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新闻镜头里,南通镇千亩蔬菜基地春意盎然,一棵棵上海青被采收,运往福州各地;在蔬菜基地的另一边,菜农们正忙着播种下一茬蔬菜,田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针对今年春天以来,福州雨水偏多的状况,农户们利用降水间歇期,抢抓农时,抢收勤种。看着土地上攒足了劲儿生长的上海青,南通镇泽洋村菜农刘文辉喜上眉梢:“目前采收的上海青,装筐当天就能送到各大商超销售,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为确保春收进度和春种质量,我们采用轮播的形式,一年种植蔬菜在5茬左右。我家蔬菜种植面积约50亩,年产值可达50万元。”

    施肥、覆地膜、移栽菜苗……大湖乡新塘村同样也是一片忙碌场景。“眼下已进入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农户都在抢抓农时,忙生产,主要种植花菜并进行白菜育苗。”大湖乡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仲兴介绍,新塘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300亩,早在1995年便被确定为天然高山蔬菜基地,并纳入福州市“菜篮子工程”。

    “为了保障菜农收入和蔬菜市场供应,我们积极对接县、乡农技部门,邀请农技专家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我们还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并发展成教育培训基地、优良品种试验基地、科学技术推广基地,目前已逐渐形成了集标准化育苗、采后商品化处理、品牌销售于一体的模式,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路。”陈仲兴介绍,2022年全村蔬菜年产量超20000吨,村民每户年均收入可达8万元至15万元不等。

    作为福州的“菜篮子”,我县现有在田蔬菜面积9.5万亩,组织新种5.8万亩春季蔬菜。为进一步促进我县蔬菜种植增收增产,保障群众“菜篮子”消费需求,我县农技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合理选购农资,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栽培、连作障碍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

    “我们将持续通过狠抓冬春蔬菜田管、提高叶菜类种植比例、科学合理安排蔬菜生产茬口等举措提高作物生长势,不断增强蔬菜生产供给能力,让老百姓吃上品种更多、质量更好的放心蔬菜。”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