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稻花香

内容更新时间:2014-09-22 10:14:05来源:闽侯乡音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当时光跑过了炎炎盛夏,人们就在期待着金秋的到来。秋天没有什么娇艳浓香的花,但是这并不影响应季的花朵开放。稻花就是其中最让人痴迷眷恋的。
    中秋回到故乡。站在田头,一望无垠的都是稻田。蓊郁葱翠的稻浪绿海一样。绿色的小花带着点点白色,不仔细看看不真切。“隔水风来知有意,为吹十里稻花香。”坐在田塍上,与稻浪相拥,清新的空气里氤氲着微甜的稻花香滋长出诗的韵致来。
    描写稻花的诗词,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皎皎惊鹊起,夜半清风催蝉鸣,这是多么宁静安谧的世界。稻花飘香惹人醉,农人欣然说丰年。这样的境界里,就连那青蛙也不甘落后,鼓噪起来,一片蛙鼓响到明。诗人的襟怀中,有的是对农村一草一木的挚爱,有的是稻谷即将丰收的喜悦,有的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希冀。这怎不让人迷醉留恋呢?
     薄暮蛙鼓连晓闹,稻花香里望丰收。对于稻花的描写最深切动人的莫过于宋朝连文凤的《稻花》: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诗中把儿女花和稻花作对比,赞美了稻花的朴实无华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尤其是“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一联,更是对稻花的折腰和礼赞。
    稻花表现的情感也是丰富而多彩的。曾几在《大雨苗苏,喜而有作》中写道:“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之后遇甘霖,作者衣襟沾湿不在意,屋漏床湿不挂心,想的是稻花秀色,乐的是与民同乐,这是怎样一种快意淋漓的欣喜。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代诗人乐雷发的这首《秋日行村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为人所称道的是“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这句反问,浓郁的山野情味中流淌着盎然的生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跃然纸上。
    在众多写稻花香的诗词中,我喜爱的是《红楼梦》中林黛玉代拟的《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诗中近远景结合,实写虚写相生,明白如话里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尾联,在言外更是告诉我们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这对于我们不也是一种必须的精神滋养吗?
    漫步在夕阳下,伫立在田野间,一缕缕的稻花香萦绕在鼻翼,那一首首满溢着稻花香的诗词也在心中次第打开了……
章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