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忧伤

内容更新时间:2014-07-07 09:11:09来源:闽侯乡音报

林航
 
    有幸在一个朋友的工作室看到一件田黄石的作品。虽未成品,但从胚子上已可清晰看到几只栩栩如生的螃蟹正在河边玩耍嬉戏,旁边生长着几棵摇曳的小树,远处山峦隐约着一间茅草屋,似有薄如蝉翼的烟雾在山间袅袅升起……因为各取河、蟹的谐音,朋友为这件作品命名“和谐心曲”,倒能表达出几分意境。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件作品透着柔和的光晕,并因着田黄石的高贵彰显出了其独有的气质。
    应该说,以螃蟹为题的艺术创作并不鲜见。如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的画集中,就有以蟹为题的作品,每幅图中的螃蟹,要么举螯挥戈,要么横行无阻,生气勃勃,肆无忌惮,并均以翠竹相伴,莲荷点缀,颇有几分盎然趣味,让人生出无限遐思。再如晚明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上的蟹纹装饰也一度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主要纹饰之一,并且独立成为器物的主题纹饰,风格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真是美不胜收。
    而在生活中,螃蟹虽然美味可口,但这种生长在河湖江海、沼泽水泊里,武装到牙齿的生物,却因其长着一副并不娇美的容貌,并有着推土机般无坚不摧无可阻挡的威力,经常很不幸地成为了兴风作浪的代表。它天生的横行姿态,以及动不动就上下挥舞的两只大螯,也注定了它的蛮横不讲理,它的霸道不通情。它总是习惯潜行于水下,觅光追亮,来去无声无息,总让人感觉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人们常用诸如虾兵蟹将、落汤螃蟹、一蟹不如一蟹等等靠近贬义范畴的词汇来形容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我想说,或许我们不应该一味对螃蟹抱有偏见。尽管它的外表看起来刀枪不入,一副钢筋铁骨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样子,但是它的内心却是那么柔软,寂寂然地深藏在盔甲般坚硬的外表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来自外界的敲击和伤害吧。
    现实世界里,其实我们应该或多或少向螃蟹学习。这并不荒诞,更不具嘲讽意味。首先,得像螃蟹一样拥有坚硬牢固的外壳。不论外部世界如何泥沙俱下,也丝毫无法伤及我们半点皮毛。更何况,日夜穿行在这个尘世间,不坚硬如铁又怎能抵挡风霜雨雪的侵蚀!其次,要学习螃蟹的犟劲,只要一旦认准并盯住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撒手轻言放弃,为了达成目标即便如壮士般断腕也绝不妥协。再次,螃蟹的横行倒是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存范例,有时候迂回比直行更易接近目标,用貌似以退为进的智慧润通周遭环境,事实上并不妨碍我们取得想要的结果。最后,螃蟹天生一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低调姿态,在为自己保存神秘实力的同时,也为做好时刻反击准备屯足充分的必需能量。在这一点上,对我们的人生着实有着莫大的启迪。
    螃蟹素以硬气的形象傲行于世,仿佛一生都不会有哀愁,更不会流眼泪。但我知道,它只是深藏了自我,呈现虽不完美却是最顽强的那个自己。它柔弱与易感的内在,却从不让人看见。它的忧伤,只有它自己懂得。可是,我们的忧伤呢,总是时浓时淡,弥散着、游移着,抓不住,可也挥不尽。只要活着,就会有难处。如何战胜那个疲惫的自己,向世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我们一生做也做不完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