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花开迎国庆

内容更新时间:2013-10-08 08:51:28来源:闽侯乡音报

    金秋十月,大地飘香。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和谐无疑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话题,和谐更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的日子多幸福呀,多和谐呀”……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司马光“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再到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哲理名言,无不给我们启迪。如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和谐从原先哲学与美学的意境,升华成共和国的执政理念。
    和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月星辰,花红柳绿,是自然的和谐;琴瑟共鸣,暮鼓晨钟,是文化的和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人文的和谐。人生天地间,和谐就是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的。当然,和谐并不是整齐划一,而是承认差异,尊重不同。只有八音齐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五彩缤纷才能绘就优美的画卷。
    和谐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国家和则强。自私自利的人无法体会和谐,因为他不会宽容;斤斤计较的人无法理解和谐,因为他思维狭隘。“将相和”就是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以博大的胸怀多次宽恕了廉颇的傲慢无礼,最终廉颇被他的大度所折服,选择了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前来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摒弃前嫌。将相和好,和的是威震敌邦,和的是国家强盛。
    和谐美在内心,于细微处见和谐。季羡林老先生曾多次说:“我们讲和谐,不仅指人与人、人与自然,更需要人内心的和谐。”生活中,与人见面的一个微笑,多日不见好友的一条短信,三五同学的一次聚会,同事交往的一份宽容,邻里相处的一点关注,有人误解的一种沟通,面对丑恶的一丝正气等等,无不是和谐。
    看共和国欢乐喜庆的气氛,看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国人幸福自信的笑容,和谐之花,已在神州大地绽放出绚丽多姿的色彩。
■姜炳炎 山东省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