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十六户人家的孩子

内容更新时间:2012-09-06 16:50:58来源:闽侯乡音报

    当又一拨乡下来的乡亲走后,妻的脸就晴转阴了。这已是这个月送走的第三拨乡亲了。他很知趣,自个儿拾掇完家务后,拉妻坐在身边,想和她谈谈。他了解妻,其实她是挺贤惠的人,只不过这几天除了上班,还要在家里伺候着给乡亲做饭,很累,可能有点烦。
    这次来的三位乡亲,是进城找活干的。呆了两天,一直没找到中意的活,就回去了。他们来的时候,没空手,肩扛手提的——一篮子核桃,一只土鸡,一袋子自家种的花生。他知道,乡亲们要面子,不想让妻子笑话。其实乡亲们来,不过是想要看看他过得好不好,并不贪图什么。而他一直没能帮上他们什么,这让他心里很难受。
    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八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他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安葬完父母的那天晚上,全村人都来了。除了他家,三十六户人家,一户都不少,都来了。院里院外,站满了人。全村最有威望的人,村长张五爷,把他搂在怀里,对全村人说,从今天开始,这孩子就是咱们大家的孩子,咱们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就是他最亲的人。
    从那时开始,他成为三十六户家庭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了那么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他成为大家争抢的人,被这家抢过去住几天,被那家抢过去住几天。在每一家的饭桌上,最好的菜总是夹给他。
    上学的学费,也是全村你一家我一家,你几块钱他几块钱凑起来的。那时,村子很闭塞,挣钱很困难,每一家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他深知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乡亲们的血汗,所以读书特别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都很优异。
    他最忘不了的是,他考上大学后的那些日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奔走相告,而是默默地把通知书压在枕头底下——学费是个天文数字,他不想再让乡亲们为筹集这笔钱而犯难了。
    乡亲们知道后,陆陆续续来了,像十年前的那个晚上,院里院外,都站满了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这个苦命孩子上大学”,这是那晚他听到的最多的话。后来,学费终于凑齐了。他捧着沉甸甸的一摞钱,眼泪一滴滴掉下来,打湿了那些钱。他知道,这笔钱里,有张家二奶奶打算为自己做棺材的木料钱;有王三爷骑车被碰伤后,人家赔偿的钱;有李大娘一个个的鸡蛋钱;有铁蛋、二柱他们存钱罐里的一元一角的钱……。
    “我是三十六户人家的孩子,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说完这句话,他低下头,哽咽无语。
    一双手伸过来,握紧了他的手。他抬起头,看到妻眼里,一样的泪光晶莹。
(曹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