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楻

内容更新时间:2012-05-07 12:26:14来源:闽侯乡音报

农民在打谷。

稻楻。

    昔日,每当夏秋两季收成时,在福州郊县的稻田中,都能见到农民站在方形的木制器具前,两手高举着一大把稻禾使劲地向内甩打,发出“砰、砰、砰”响声。这就是福州郊县农民的打谷,打谷的器具,福州人称为“稻楻”。
    福州稻楻分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的似木圆桶,容谷量少,轻便,可背可扛,适用于山区割稻打谷。从上垅田移到下垅田极为方便,楻内盛有谷子时只要两个人就能将它移动,割完稻一个人就可以背着它回家。
    方形稻楻一般是长方形,用杉木寸板制成的,长约0.9米,宽约0.8米,高约0.55米,五面围板,一面敞口(上面朝天的),上端前后左右两侧都露出一小段的木板,福州人称它为“楻耳”。楻耳的用途是:楻在前进时,楻前的人用手抓着它,用劲地将它往前拉,这样楻就向前移动。在四个楻耳的内侧板上钉了圆形的铁环,铁环是用来张挂楻帐的,楻帐用四根圆小竹竿撑住,插在铁环中,使帐布包围着楻的三面,一面空着作口,人便能站在口前打谷。楻帐昔时用“济布”或粗布制作,如今多用丝纶,丝纶细薄有小孔口,轻便且能减少风吹阻力,刮风时,稻楻不易被风吹之摇动。楻帐底竖钉着等距离的三道圆滑板,其作用是推拉稻楻时,减少楻底与田地的磨擦力,使稻楻推进或拉后能省力。不管圆形或方形的稻楻,都有楻帐和楻梯,都要两个人弄稻楻(一个人扛它)和楻帐、楻梯(另一个人扛它俩)。楻梯两旁是用竖硬木料制作的,前后当中也用硬木栓牢,并用老熟的麻竹等距离地横列在其间。楻梯在打谷时才把它放在稻楻腹内的,人们把稻禾打在楻梯上,使谷粒落在楻里,谷粒满楻后,把它掏出来装在箂担或麻袋里。
    解放后随着农具改革和实行农业机械化,稻楻这个古老的农具,逐渐被小型收割机取代,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