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代表委员心系“三农”
内容更新时间:2009-01-17 16:50:48来源:闽侯乡音报
本报讯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夯实农业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今年要着重抓的七个方面工作之首。代表、委员畅谈立足国情重“三农”、融入全局重“三农”、改革创新重“三农”、统筹协调重“三农”,建言献策,无不饱含浓浓的关注之情。
陈其明代表:这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山区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力度。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县委、县政府充分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支持山区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我县大多数乡镇及村落已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极大改善了乡村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然而,我县仍有部分山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无法进行的现象,因为乡村两级财力较为有限,希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山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的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江诗平代表: 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山区的各项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无疑给“三农”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从目前的山区乡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多少成为制约乡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洪涝灾害的侵袭,农田水利设施破坏较为严重,虽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历年来连续拨款进行修复,但仍有部分受灾损毁的水利设施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而乡村村财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县委、县政府对山区乡村受灾损坏的水利设施给予的政策倾斜,以更好地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翁水俤代表: 去年,县政府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我深有感触。去年全县上下注重发展,紧紧围绕“建好三城,带动山区”这个目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总收入42亿,比起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今年充满信心和期待。在注重农村基层建设方面,去年底,全县实现行政村道路村村通,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也提升了很多;在注重民生方面,出台许多惠民政策,如农村医保、环境污染整治、绿化改造,“知明情、解民忧,为民办实事,海西求先行等”。
徐道旺代表:听取高明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到振奋和感动。《报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县去年来的发展实际及骄人成绩,又很好地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尤其是近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县仍能取得如此发展成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确实令人欣慰。我县有着一个目光远大、善于运作、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在他们的领导下,我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丰硕,山区得到有力开发,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获得较大扶持,发展成果斐然。
而《报告》中提出的我县2009年的预期目标实在,措施具体,着力民心、关注民生,大伙听后群情激昂。林江南局长作的《闽侯县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意见的报告》和李春敏局长作的《关于闽侯县2008年国民经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均反映了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乡将更好地将三大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为我县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林岳铿委员:去年12月,白沙镇马坑村90%的村民同意将全村800多亩土地出租给闽侯县白沙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特色乡村旅游,这是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县最大的一笔农村土地流转实例。马坑村农民将土地集体“嫁”给公司开发特色休闲旅游,为我县试行“土地流转”开了一个好头。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不过,白沙镇马坑村在推进土地流转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村民对政策缺乏了解,没有具体的范本,相关职能部门对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等。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进一步推进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报记者组)
陈其明代表:这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山区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力度。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县委、县政府充分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支持山区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我县大多数乡镇及村落已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极大改善了乡村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然而,我县仍有部分山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无法进行的现象,因为乡村两级财力较为有限,希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山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的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江诗平代表: 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山区的各项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无疑给“三农”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从目前的山区乡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多少成为制约乡村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洪涝灾害的侵袭,农田水利设施破坏较为严重,虽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历年来连续拨款进行修复,但仍有部分受灾损毁的水利设施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而乡村村财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县委、县政府对山区乡村受灾损坏的水利设施给予的政策倾斜,以更好地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翁水俤代表: 去年,县政府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我深有感触。去年全县上下注重发展,紧紧围绕“建好三城,带动山区”这个目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总收入42亿,比起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今年充满信心和期待。在注重农村基层建设方面,去年底,全县实现行政村道路村村通,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也提升了很多;在注重民生方面,出台许多惠民政策,如农村医保、环境污染整治、绿化改造,“知明情、解民忧,为民办实事,海西求先行等”。
徐道旺代表:听取高明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到振奋和感动。《报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县去年来的发展实际及骄人成绩,又很好地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尤其是近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县仍能取得如此发展成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确实令人欣慰。我县有着一个目光远大、善于运作、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在他们的领导下,我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丰硕,山区得到有力开发,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获得较大扶持,发展成果斐然。
而《报告》中提出的我县2009年的预期目标实在,措施具体,着力民心、关注民生,大伙听后群情激昂。林江南局长作的《闽侯县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意见的报告》和李春敏局长作的《关于闽侯县2008年国民经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均反映了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乡将更好地将三大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为我县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林岳铿委员:去年12月,白沙镇马坑村90%的村民同意将全村800多亩土地出租给闽侯县白沙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特色乡村旅游,这是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县最大的一笔农村土地流转实例。马坑村农民将土地集体“嫁”给公司开发特色休闲旅游,为我县试行“土地流转”开了一个好头。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不过,白沙镇马坑村在推进土地流转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村民对政策缺乏了解,没有具体的范本,相关职能部门对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等。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进一步推进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