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城乡环境 共建宜居家园——访荆溪镇党委书记林炳

内容更新时间:2008-03-28 21:33:20来源:闽侯乡音报

 
      “一年来,荆溪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治理农村垃圾为突破口,以整治甘洪路沿线为重点,大力整治垃圾污水,努力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要着力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营造美丽、清洁、宜居的城乡环境。”3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荆溪镇党委书记林炳表示。
      在甘洪路沿线,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垃圾箱,居民自觉地将生活垃圾丢进垃圾箱;“三车”乱停乱摆得到有效整治,马路市场和占道的夜早市被取缔;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连接着家家户户……通过开展“家园清洁行动”,荆溪镇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显著提高。
      林炳认为,“家园清洁行动”并不是简单地开展“卫生大扫除”,而是必须全民动员,广泛发动,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主要经验做法是突出“六个抓”、落实“六个到位”。
      一是抓制度,责任到位。采取“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人员、制度、责任三落实,并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二是抓宣传,思想到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让广大群众自觉参加到此项行动中。全镇共刷写宣传标语69条、印发宣传单10000份、制作板报65期、出动宣传车359辆次、印发《给家长一封信》2950份。同时发动学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明卫生意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带动社会,形成一定的声势与氛围。
      三是抓投入,人员与设施到位。成立环卫所,投入30多万元于4月初配置了一辆垃圾清运车、垃圾清运斗等设备,补助古山洲等3个财政比较困难的村共14万元专项用于卫生设施建设;投入25.2万元配置了垃圾房、垃圾池,购置手推车、拖拉机收集转运垃圾;镇村共配备了45名卫生保洁员,落实“定人员、定标准、定路段(河道)、定责任”制度;投入60多万元全面实施甘洪路沿线“穿衣戴帽”工程。
      四是抓执法,整治到位。把家园清洁行动与清违工作联系起来,加大执法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对甘洪路临街立面进行整治;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店外经营,保证市场整洁规范,店容店貌清洁有序。
      五是抓典型,引导到位。坚持典型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确定以桐口村、厚屿村为示范村,典型引路、辐射拓展,起到“重点突出,全面开花”的成效。
      六是抓督查,监督到位。镇党政主要领导在每周机关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发现问题责成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整治;镇政府成立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督导组,抽调执法队、土地、建设精干力量,配备专车,专门负责每天督促检查各村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开展;聘请退休老干部13名为镇巡查员,随时督促检查镇、村卫生,制止纠正各种破坏、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
      林炳表示,虽然在“家园清洁行动”中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够浓厚、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之处。下一阶段,荆溪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整治监督力度,促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开展。(记 者  陈宗兴 通讯员 李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