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闽侯 投资沃土

内容更新时间:2008-05-16 10:26:50来源:闽侯乡音报

上街大学新区。
干净整洁的食品加工生产线。
 
欣欣向荣的闽侯县城。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闽侯素有“八闽首邑”、“中国橄榄之乡”之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昙石山文化遗址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全县辖有1街道8镇6乡,315个村(居)委会,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人。闽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建好三城带动山区,全力构建和谐闽侯”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力开拓,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悠久的历史文化。闽侯县历史悠久,从甘蔗昙石山、竹岐庄边山、白沙溪头山、小箬牛头山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聚居,从事渔猎等生产活动。闽侯县建治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侯官县,为闽地始设5县之一。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更名为闽县。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今长乐市)、温麻(今连江县)。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明清两代,闽县、侯官县同属福州府,县城同设于福州城内。民国二年(1913年)闽县、侯官县两县合并,取两县原名首字定名为闽侯县,闽侯由此而得名。“八闽首邑”之称便由此而来。
      突出的区位优势。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侧,闽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省城。拥有闽江、乌龙江、大樟溪等水运便利;京福高速公路、福厦高速公路、316国道、324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外福铁路途经县境42.8公里,设有杜坞、甘蔗、白沙、大目埕四个车站;县城至长乐国际机场43公里,至福州港38公里。乌龙江大桥、金上大桥、浦上大桥、闽侯大桥以及在建的湾边大桥等将闽侯与福州连成一体。
      蓬勃的发展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6亿元,比增17.1%;工业总产值256.17亿元,比增26.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05.78亿元,比增30.5%;财政总收入35.27亿元,比增100.1%;实际利用外资9621万美元,比增54.9%;出口总值6.51亿美元,比增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6亿元,比增3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4亿元,比增18.1%。
      雄厚的工业体系。闽侯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力推进青口投资区、高新产业基地和铁岭、南屿以及鸿尾牛头山、荆溪溪头、甘蔗陈店湖、白沙南山洋等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地的承载平台,重点抓好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链项目落地、动建、投产。
      东南汽车与三菱汽车、克莱斯勒汽车加强合作,戴姆勒汽车、海越特种汽车及21家新配套厂动工兴建,标志着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制造业进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时期,青口投资区正逐步形成多品牌、国际化的海西先进汽车制造业综合生产基地。特别是福建戴姆勒汽车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今年6月开始安装设备,12月试生产,2009年5月量产。
      福州科技园拟在南屿、上街两镇建设面积达1.5万亩(约10平方公里)的新园区。新区建成后,将成为闽侯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水平提升的高新产业基地。铁岭工业集中区一期入驻企业年内将全部建成投产;二期“五通一平”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完成项目招商,促进部分企业先行动建;三期和四期正抓紧筹建中。与此同时,铁岭工业集中区企业的员工公寓也在县城新区全面动建。此举将使新县城建设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形成人口集聚,进而激活新区内第三产业发展。
      坚持按照“产品-产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闽侯已形成了汽车制造、传统工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增94家,新增产值15.88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到363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37家。
      新兴的城市组团。随着福州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战略的实施,闽侯利用与福州“零距离”的地缘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全力推进“甘蔗”“上街”“青口”三大城市组团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的福州新兴城市组团。
      建设以县城为带动,铁岭工业集中区为支撑,辐射荆溪、竹岐等乡镇的甘蔗城市组团。县城新区中路、江滨路(城关段)已建成通车,员工公寓、昙石山博物馆和省艺术学校(一期)正加快建设。今年将动建江滨路道(荆溪段)、新区4号、8号路、县一中(昙石环岛)过街天桥,筹建甘洪路(永丰-洪山段),完善甘蔗地区对接福州市区的交通网络。动建城关垃圾处理厂、江滨公园,筹建市民广场。增加城关市政投入,逐步推进老城区改造,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以大学新校区为带动,以智力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南屿工业集中区和大学科技园为支撑,辐射南屿、南通等乡镇的上街城市组团。将抓紧完成闽江南港南岸工程,动建大学新区侯官、厚庭排涝站,促进宿洋水库全面建成,完成溪源江、邱阳河改造,进一步完善大学新区防洪排涝体系。全力配合建设福州(上街)西客站等省市重点项目,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完成国宾大道和乌龙江大道延伸段建设,改建旧镇区侯官路、工贸路等多条道路。
      建设以汽车产业为带动,青口投资区为支撑,第三产业配套联动,辐射祥谦、尚干等乡镇的青口城市组团。改扩建福厦路、福峡路,扩建污水处理厂,新建垃圾处理厂,筹建福厦路与螺洲大桥连接线,进一步完善青口地区市政交通、防洪排涝体系。将建成县二院、星级宾馆、员工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大力引进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提升区域整体形象。(记 者   陈宗兴  王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