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砺志成大业 火箭功勋助飞天

内容更新时间:2007-05-17 10:43:52来源:闽侯乡音报

———神舟火箭前总指挥黄春平访记
人物名片:黄春平: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的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先后参加或主持9种再入飞行器的研制定型、生产交付和多种火箭研制及参加35次首、落区发射工作。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组织了四次神舟号无人飞船发射,并成功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我国首个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装备部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及两次航天奖等,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1938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祥谦辅翼村。1964年从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力学系弹头总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组长、室主任、副所长、综合计划部部长、科研生产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多个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正副总指挥。1987年至1992年担任国家高技术计划中的“863- 409”首席科学家。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戊、长征二号己火箭和航天型号火箭总指挥。“神六”火箭系统专家顾问组组长。
 
■   陈  燕   林祥油
 
 
      4月28日,黄春平从北京飞抵福州。此次回乡,他受聘为福州市留学生同学会名誉会长、福州大学的客座教授。29日,在福州大饭店,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黄春平身材壮硕,双目如炬,声若洪钟,是个平易近人、爽朗热情的硬朗汉子。坐在沙发上,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不平凡的经历……
 
少小生活艰苦  磨砺坚强意志

      黄春平说:“生活的艰苦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了坚强的意志,对待困难就没那么软弱,而是勇敢面对。”
      黄春平是穷人家的孩子。解放前夕他家穷的连孩子都养不起。母亲生的八个女儿,有六个一出生就被父亲溺死,余下的两个女儿中有一个给人家当童养媳。而刚刚满7岁的黄春平就随叔叔去了福州,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打童工,干些洗碗、洗菜、收拾筷子之类的杂活儿,以此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解放前夕,9岁的黄春平从福州回到了家乡,最让他高兴就是参加了儿童团。儿童团成了他的第一所学校。晚上,团里南下工作队的叔叔、阿姨教他读书识字,对知识的渴望紧紧地攥住了他幼小的心灵。1951年春季,已经12岁的黄春平终于在南下工作队的叔叔、阿姨的帮助下,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小学校门,插班上了四年级。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过多久。黄春平刚上初一的时候,父亲病故了。万般无奈的母亲外出给人做保姆去了。黄春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既要上学,又要照顾好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他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得起床做饭,然后把弟弟妹妹叫醒,再帮年仅6岁的妹妹和3岁的弟弟穿好衣服。收拾停当,自己胡乱吃上几口东西,背起书包就往5公里外的学校赶。为了生活,从初二到高三的5年间,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下地干活,每年挣的工分都有六七百之多,缓解了家中的燃眉之急。
      中学时,黄春平就酷爱运动。他喜欢打篮球,尤其擅长中长跑。在中长跑项目上曾破过县里的记录,甚至还参加过省运动会。回顾过去,黄春平说,他的好身体和那时的磨练有莫大的关系。其实,被磨练出来的何止是好身体,更重要的是他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高中毕业,黄春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从此,他逐渐淡出了乡亲的视野。当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进入乡亲的视野时,他已是带有神奇色彩的火箭专家了。
 
排除万难铸“神箭”   千年飞天梦成真

      黄春平说:“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骄傲的事,就是把中国的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实现了。这是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个人的骄傲。”
      2003年10月15日9时,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终于圆了千年飞天梦。把神舟五号送上太空的就是被称为“神箭”的“长二F”火箭。
      说到“神箭”,它还有一段故事。
      2002年,神舟三号不载人飞船上天之前,黄春平给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写了封信,代表中国的航天人请江总书记为“长二F”题写“神箭”二字。就在神州三号飞船发射的当天晚上,江总书记欣然为“长二F”火箭题写了“神箭”二字。从此以后,中国“长二F”箭体上,就有了江总书记题写的“神箭”这两个饱满有力的大字。
      成功,总是喜悦的。但是,由于火箭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总会有些不可靠因素,难免会遭遇挫折。据统计,航天系统70%的问题是出在火箭上。因此,黄春平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说,在他参加的历次发射试验中,1997年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是风险最高、压力最大的一次。
      1997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当日,火箭燃料已经加注完毕,只待一声令下直冲云霄。然而原定的发射计划却被不期而至的雷雨给搁浅了。而火箭上已经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此时却变成了极其危险的爆炸物,一旦泄漏,必然箭毁人亡,因此必须尽早泄出液氢液氧。
      但泄出液氢液氧,以前从未干过。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硬仗打响了。在总指挥黄春平的亲自组织下,2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冲到了火箭最前沿,排除险情。
      5天之后,晴空万里的发射场重新组织发射,长征三号火箭不负众望,成功地将风云二号卫星送上太空,为当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为了安全可靠地把神舟一号飞船送上太空,黄春平为之三次流泪,其中一次还是放声大哭。
      第一次是在1999年,第一次发射“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动员会上。回想7年间他和大家一起经历过的无数次的艰辛和挫折,在这为之苦苦奋斗的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刻,他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那一次,铮铮铁汉当着二百多号人哭了。
      第二次是在发射“神舟”号无人飞船的现场,“如果发射不成功,我们就是全国人民的罪人!”那一刻大家格外紧张,黄春平的兜里揣着救心丸,紧张地等待着火箭腾空而起,眼泪却忍不住从眼角溢了出来。
      第三次是在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当目睹箭船分离的时刻,黄春平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知道,从1992年中国航天工程被中央批准,直到今天才算跨出了成功的、关键的第一步。为了跨出这一步,整整过去了七年哪,他能不激动吗?
      对于他所挚爱的航天事业,黄春平充满了巨大的信心。他认为,21世纪是航天的世纪。首先,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航空事业可以为国家建设、国计民生服务。其次,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其特殊的环境对寻求解决地球变暖,人和能源矛盾等问题的途径有巨大意义。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这个摇篮上。因此,拓展第四空间———太空,寻找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也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最后,发展航空事业也是国家安全需要,国防需要。
 
关注海西建设   企望两岸和平

      黄春平说:“福建的发展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很重要,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航天人应该支持福建的发展。让航天取得的高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开花。”
      黄春平自参加工作之后,一心致力于航天事业,极少返乡。直到神舟五号飞天成功后,黄春平身为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火箭系统的总指挥,深受国人瞩目。家乡人民无不为他感到自豪。心怀对家乡人民的感激,退居二线后的黄春平常抽空返乡。他表示,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为家乡经济建设多做贡献,深感内疚。现在,他正积极地为海西建设搭建技术平台,致力于将航天取得的高科技成果引到福建来。去年海交会期间,黄春平除了为家乡请来航天英雄聂海胜、费俊龙,还请来了几十位专家下企业座谈、搞调查,寻找高新技术的投资对象。目前,他最希望为家乡做的事就是,在福州筹备建立一个类似于“科技医院”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通过这个技术平台,把权威的科技专家请进福建,将我国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引到家乡,切实地为海西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也是在去年,在黄春平的鼎立相助之下,我县的橄榄、茉莉、福橘顺利飞天进行太空实验,为我县的农业发展写下辉煌的一笔。
      作为一名福建人,黄春平尤其关注大陆和台湾两岸的发展。在他看来,台湾2008选举是我国明年三件大事之一,其余两件大事是奥运会和宇航员在太空出舱。他说:“我平时最爱看的电视新闻节目就是福建东南台的《海峡新干线》。我特别渴望两岸能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