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艺术人生 炽热的故乡情怀--邹友开专访
内容更新时间:2007-04-01 18:58:22来源:闽侯乡音报
开栏的话:闽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宋理学先驱陈襄、明大臣黄镐、抗倭名将张经、民族英雄林则徐、清船政大臣、两江总督沈葆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民国国府主席林森、黄花岗烈土林觉民、“二七”烈士林祥谦、报界先驱林白水……他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影响着福州、福建乃至中国的历史。在当今社会,一批批学界名士、科苑骄子、富商巨贾、杏坛俊秀等更是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本期起,本报推出“首邑之子”专栏,集中报道祖籍闽侯或为闽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宣传他们的成长历程、光辉业绩、精彩故事和独特理念,展现风采,弘扬拼搏精神,激励闽侯儿女的创业豪情。
人物名片:
邹友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高级编辑、原主任。1939年7月生,福建省闽侯县人。1960年进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担任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等。从事电视艺术工作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他参与了几乎所有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和编创工作,如从1985年至1999年,先后参加15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其他如1986年国庆晚会、1987年中华杯谜语大赛、1988年元旦晚会《啊,春游》、1990年元旦晚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大型电视节目和《综艺大观》等名牌电视栏目,共计500多台,其中获国际奖和国内奖政府级奖的就有200多台。他结合电视文艺特点,写出了《我们见面又分手》、《春光美》、《好大一棵树》、《为了谁》、《不夜城》、《甘蔗甜》等数百首歌词作品。从2001年以来,他专心从事电视文艺栏目和大型电视文艺演出活动及电视晚会的策划编导工作,约有40多台。他是第五届全国文联常委,曾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高级顾问。
邹友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高级编辑、原主任。1939年7月生,福建省闽侯县人。1960年进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担任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等。从事电视艺术工作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他参与了几乎所有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和编创工作,如从1985年至1999年,先后参加15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其他如1986年国庆晚会、1987年中华杯谜语大赛、1988年元旦晚会《啊,春游》、1990年元旦晚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大型电视节目和《综艺大观》等名牌电视栏目,共计500多台,其中获国际奖和国内奖政府级奖的就有200多台。他结合电视文艺特点,写出了《我们见面又分手》、《春光美》、《好大一棵树》、《为了谁》、《不夜城》、《甘蔗甜》等数百首歌词作品。从2001年以来,他专心从事电视文艺栏目和大型电视文艺演出活动及电视晚会的策划编导工作,约有40多台。他是第五届全国文联常委,曾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高级顾问。
□ 记者 陈允坚 曾献星
今年,联合国为中国举办首届新春晚会,担任此次晚会的总导演是来自我县的著名艺术家邹友开。昨日,记者电话连线了远在北京的邹友开先生,采访过程中,邹友开先生流露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悠久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导演首届联合国新春晚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邹导,您导演过这么多台大型晚会,这次到联合国导演这样一场超级文艺晚会,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邹友开(以下简称“邹”):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是在联合国秘书处的支持下,由世界和谐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等单位联合主办。这台晚会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观众不一样。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针对的是中国的老百姓,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主要面向的是联合国官员、海外华人等国际主流社会;其次,在联合国举行新春文艺晚会,限制特别多。安全保卫工作相当严格,比如服装之类的道具都得先过警犬这一关,然后才是警卫人员。由于是会议场地,舞台设置也受到限制,诸如背景不能悬挂太多,晚会只挂了中国结帆布,灯光效果与央视演播大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当时只能去租借了16台效果灯;再次,在节目的编排上与国内不一样。央视春晚创作性多,在联合国举办新春文艺晚会相对较少,不以听觉为主,而以视觉为主,不以名演员为主,而以视觉形象为主。晚会经过巧妙的构思,按照总体部署展开,节目具有一定的国际性,是中国民族特色与国际艺术的有机融合。
记:您对本次“首届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大体上是怎样定位和构思的呢?现场如何?
邹:一台晚会的总体构思很重要,根据主题、宗旨编排节目,统筹结构。此次晚会主题是:“祝福中国,祝福世界,联合国和平文化年,欢乐祥和中国年”。 这台晚会表明中国最重要的节庆文化———春节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国外主流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参加晚会的嘉宾有联合国100多位大使、各部门主管人员、美国国会议员以及当地商界和侨界的代表。晚会由美国著名CBS电视台主持人CindyTsu和何苗小姐主持。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西班牙、瑞典、非洲、南美洲等各国艺术家表演了富有各国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参加这台晚会的演员近百人。北京小丹模特表演团表演了《印象北京》《中华之门》《龙之魂》和《升华紫禁城》等歌舞,还有独舞《扇骨》和男女双人舞《小河淌水》。除了中国演员之外,美国华人歌手尤雁子和美国著名歌手RylandAngel演唱了《为你而来》;瑞典著名艺术家索菲娅·格琳用英文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她还和瑞典籍华人艺术家蔡大生演唱了《康定情歌》;日本籍华人艺术家吴汝俊的演奏了京胡曲《恋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用艺术共同祝福中国的新春和联合国今年的和平文化年。晚会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浓浓的中国情结。现场气氛火暴,在观看变脸节目时候,外国朋友竖起大拇指,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王光亚大使看了晚会后也特别开心。
记:此次“首届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您出任总导演,作为福建人特别是闽侯人为您感到骄傲,他们为什么找您出任此次晚会的总导演?
邹:联合国友好理事会布朗先生去年夏天来到北京看了我的简历,就相约见了面。他说,联合国不仅是国际政治舞台,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他建议中国能够有更多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示。7月15日,给我颁发了聘书,邀请我导演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
记:导演这样的一台晚会辛苦吗?
邹:7月份就制作了晚会方案,最后一个月敲定了节目并准备了诸多预案。在这台晚会中,给我感觉最困难的是中国演员赴美签证问题,有些演员不懂英语,忙活了一段时间才签定。
邹友开(以下简称“邹”):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是在联合国秘书处的支持下,由世界和谐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等单位联合主办。这台晚会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观众不一样。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针对的是中国的老百姓,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主要面向的是联合国官员、海外华人等国际主流社会;其次,在联合国举行新春文艺晚会,限制特别多。安全保卫工作相当严格,比如服装之类的道具都得先过警犬这一关,然后才是警卫人员。由于是会议场地,舞台设置也受到限制,诸如背景不能悬挂太多,晚会只挂了中国结帆布,灯光效果与央视演播大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当时只能去租借了16台效果灯;再次,在节目的编排上与国内不一样。央视春晚创作性多,在联合国举办新春文艺晚会相对较少,不以听觉为主,而以视觉为主,不以名演员为主,而以视觉形象为主。晚会经过巧妙的构思,按照总体部署展开,节目具有一定的国际性,是中国民族特色与国际艺术的有机融合。
记:您对本次“首届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大体上是怎样定位和构思的呢?现场如何?
邹:一台晚会的总体构思很重要,根据主题、宗旨编排节目,统筹结构。此次晚会主题是:“祝福中国,祝福世界,联合国和平文化年,欢乐祥和中国年”。 这台晚会表明中国最重要的节庆文化———春节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国外主流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参加晚会的嘉宾有联合国100多位大使、各部门主管人员、美国国会议员以及当地商界和侨界的代表。晚会由美国著名CBS电视台主持人CindyTsu和何苗小姐主持。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西班牙、瑞典、非洲、南美洲等各国艺术家表演了富有各国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参加这台晚会的演员近百人。北京小丹模特表演团表演了《印象北京》《中华之门》《龙之魂》和《升华紫禁城》等歌舞,还有独舞《扇骨》和男女双人舞《小河淌水》。除了中国演员之外,美国华人歌手尤雁子和美国著名歌手RylandAngel演唱了《为你而来》;瑞典著名艺术家索菲娅·格琳用英文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她还和瑞典籍华人艺术家蔡大生演唱了《康定情歌》;日本籍华人艺术家吴汝俊的演奏了京胡曲《恋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用艺术共同祝福中国的新春和联合国今年的和平文化年。晚会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浓浓的中国情结。现场气氛火暴,在观看变脸节目时候,外国朋友竖起大拇指,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王光亚大使看了晚会后也特别开心。
记:此次“首届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您出任总导演,作为福建人特别是闽侯人为您感到骄傲,他们为什么找您出任此次晚会的总导演?
邹:联合国友好理事会布朗先生去年夏天来到北京看了我的简历,就相约见了面。他说,联合国不仅是国际政治舞台,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他建议中国能够有更多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示。7月15日,给我颁发了聘书,邀请我导演联合国新春文艺晚会。
记:导演这样的一台晚会辛苦吗?
邹:7月份就制作了晚会方案,最后一个月敲定了节目并准备了诸多预案。在这台晚会中,给我感觉最困难的是中国演员赴美签证问题,有些演员不懂英语,忙活了一段时间才签定。
坚持信念走向艺术高峰
记:1965年毕业后您就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在文艺界取得了辉煌成就。您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
邹:担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文艺中心主任共有十多年。但我原来所学的并不是电视专业。第一次扛起摄象机拍摄时,领导说:“你拍的是什么啊!”自己觉得还得努力往前走下去,不断学习摄影知识,构图、画面等。后来,去山西、安徽拍摄外景,回来领导一看,感觉不错,印象也不一样。业务上取得了进步,自己也感觉很高兴。我始终相信,“胜不骄,败不馁”,要通过刻苦、勤奋来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高度。
记:最近网上一直在讨论今年春晚“黑色三分钟”事件,您对此事件有什么看法?
邹:看了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所谓的“黑色三分钟”事件虽然发生在主持人身上,但在零点来临前的那段节目本就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在那个时间段主持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但却不能直接断定主持人不听指挥。也有可能是主持系统不灵的问题,因为总导演都是在演播厅二楼,现场导演在一楼,主持人在现场,如果噪音太大,信息传输可能会发生误差;再一个就是缺乏预案,如果有了预案,还得根据现场、时间情况判断,对预案进行修改。
词作家的故乡情怀
记:对家乡的印象如何,想家吗?
邹:想家是很自然的事,我的亲戚都在老家。每次工作、私事回来时,都感到家乡的变化。现在家乡堤坝往外移,新区建设起来后前景相当不错,相信再过几年家乡发展会更加美好。
记:作为业内资深的电视导演,还是一位出色的词作家,我们很好奇您的生活同平常人有何不同?
邹:我觉得我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和大家都一样。
记:先前你为家乡谱写了《甘蔗甜》、《上街心情》等歌曲,今后您还会谱写更多的反映闽侯地域特色的歌曲吗?
邹:对家乡感情深厚,为家乡做点贡献也是我分内的事。除了《甘蔗甜》、《上街心情》外,还为家乡写过《茉莉花开》、《橄榄青青》等,以后还会尽我所能为家乡谱写更多的歌曲。
记:您今年68岁了,除了工作以外,业余都做些什么呢?有其他爱好吗?
邹: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业余也喜欢看些电视节目,特别喜欢音乐、体育节目,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比赛等,但自己很少去参加活动。
记:最后能不能谈谈您的家庭情况?比如您孩子所从事的职业等?
邹:两个孩子都已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大女儿在北京电视台担任旅游交通节目总监,小儿子在中央电视台担任编导。这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与意愿。